为落实福建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关于在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佳节尚文明,志愿关爱行”主题活动,1月22日,我院日间党支部携手外科三、四、六、八党支部及手术党支部,深入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开展 “佳节尚文明,志愿关爱行”主题活动,进行“关爱生命,科学防癌”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传播健康生活方式 当天上午,在百丈村大礼堂,外科八党支部书记邓燕萍主任护师为村民们进行“健康快乐生活--如何科学防癌”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讲座,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与肿瘤预防相关性知识,提高村民们科学防癌意识。 开展爱心义诊服务 在百丈村文化活动中心,各个专业的医护人员为到现场的村民们进行义诊咨询、测量血压、血糖,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现场教授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活动现场,专家们针对村民存在的不同病症和个体差异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受到村民的好评和称赞。 走访贫困户,温暖送到家 在百丈村干部的带领下,志愿服务团队分别走访了该村两户困难家庭,了解近期生活状况、身体情况,并送上大米、食用油等节日慰问品,以“接地气、心贴心”的实际举措把温暖和爱心“面对面、实打实”地送到困难户的心坎上,让两个家庭深受感动。 本次活动共服务群众近百名,发放高血压、肝胆、胃肠、乳腺疾病等各类健康宣传资料百余份,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户,用更通俗、更有温度的方式,分享防癌常识,让更多村民了解早诊早治的重要性,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强化了村民卫生健康保健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定期进行体检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使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科学防癌行动中来。
冬日,中年摄影师老李捧着相机,到福州的街头采风,看到一群“白大褂”在义诊,他们招呼老李做个免费的防癌筛查,一开始,老李很不屑,“我没有不舒服,怎么可能得癌?” 没想到,粪便隐血试验显示老李是肠癌的高危人群,他做了肠镜检查,确诊早期肠癌。幸好,及时手术后,老李康复了,他又能捧着相机到处采风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最近被搬上银屏,拍成科普微电影《预见?肠安》。福建省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施宏编写剧本,并本色演出,赢得不少人点赞。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多年来,福建省肿瘤医院的专家们致力于肿瘤防治健康科普工作,他们希望用更通俗、更有趣、更有温度的方式,分享防癌常识,让更多市民了解早诊早治的重要性。他们在另一个端口用另一种身份履行自身职责,为推动“健康福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01、提升健康素养 从中小学抓起 福建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刘景丰教授是国内知名的肝病专家,长期以来,他坚持倡导“大医治未病”,主张“做好医学科学传播”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健康知识科普对提升我国公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他表示,目前,中国公民的健康知识普及度还不高,不少人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但是,对健康知识却知之甚少,缺乏自我健康管理,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反而影响了身心健康。 在临床中,他发现人们对待癌症有两个极端:有的人防癌意识淡薄,平时不知怎么防癌;有的人极度恐癌,一有不适就担心是癌,得癌后病急乱投医,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 “癌症的治疗不是越贵越好,不是非要到北上广!” 他强调,肿瘤是一种慢性病,可防可治,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我国的疾病谱由原先的传染病为主转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肿瘤等,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推广慢性病的防治。同时,近年癌症的疗效也在明显提高,病人可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有序、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综合治疗,只要治疗得当,癌症病人也能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长期带瘤生存,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如何防癌抗癌?如何健康生活?在采访中,刘景丰教授多次提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了解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形成合理的工作生活节奏及个性化的健康建设方案,给自己开出最合适的“饮食处方”、“运动处方”,才能找到身体的平衡点。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科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线下授课等传播手段,市民获取医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刘景丰教授建议, “市民应正确认识和对待“肿瘤防治”,从中小学抓起,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普及科学防癌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增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健康福建的发展战略。” 02、科普老将 写书还拍微电影 拍摄微电影,施宏是新兵,但在科普战线上,他是一员老将。从医近30年,他一直热衷科普。 “早期筛查对消化道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他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约九成病人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不到8%,但是,早诊早治能让五年生存率超过90%。肠镜是发现肠癌的最好途径,但不少人因害怕做肠镜,等到便血了才去医院,确诊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这也是造成肠癌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全民防癌抗癌意识,降低消化道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施宏多次带领团队深入福州周边县市、南平、三明等地,组织防癌义诊,进行健康宣教,倡导民众定期体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坚定抗击癌症的信心。近年来,他在基层医院义诊时发现消化道早癌例数在逐年增加,2010年早癌检出率0.53%,目前最新一次开展的早癌检出率已增加到1.38%。 作为一名内镜专家,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施宏常手把手地教基层医师进行上消化道内镜规范化诊断,开展专题学术讲座,传授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全省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水平,建立并完善消化道肿瘤三级预防体系,减轻中晚期消化道癌带来的医疗负担,造福广大群众。 近年,施宏主任因青光眼疾手术后视力减退,但他仍挤出时间,翻译临床口袋书《上消化道内镜初学者手册》,还自掏腰包出版《预防胃癌的第一步——全面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远离大肠癌——大肠癌早诊早治三十问》等医学科普书籍。新的一年,他正计划出版《拒绝食管癌---食管癌早诊早治三十问》。 03、科学传播 和病人共抗“肿瘤君” 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热衷科普的专家不少。最近,福建省科协公布了“2021年度福建省十佳科学传播人物”名单,该院护理部主任骆惠玉名列其中。 工作36年,骆惠玉多次组织护理部走进基层一线,走上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肿瘤防治科普活动,与广大群众一起对抗“肿瘤君”。 2009年,她推动省肿瘤医院成立健康教育大讲堂,至今,大讲堂已举办59期,服务病人及家属逾12万人次。 多年来,她先后指导成立了粉红丝带、造口人士、蔚蓝丝带、爱鼻、妇爱等俱乐部,为乳腺癌、肠癌、癌痛、鼻咽癌、妇科癌症病人搭建医护患沟通平台,针对性地提供疾病防治知识、自我照护、居家护理、康复指导等,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忙碌的工作之余,她组织肿瘤护理科普专家制作4期线上科普讲座课程,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和18个医护患沟通平台共同播出。第26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她组织医院护理人员在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发布10篇相关肿瘤防治知识,受众近1.5万人次。 2020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她组织开展“科学抗疫,守护健康”主题科普活动,让广大群众提高科学防疫意识,提升个人防控能力。 04、多渠道并行 推进医院科普宣传 癌症,预防胜于治疗。多年来,福建省肿瘤医院高度重视肿瘤防治科普宣传工作,积极推进癌症早诊早治,多渠道推广恶性肿瘤的科学治疗、规范治疗、综合治疗。 1、推进肿瘤防治科普宣传 每年4月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借此契机,该院积极传播科学抗癌理念,推广规范化治疗模式,推进全社会共同关注肿瘤防控事业的态势。 近年,该院主编出版《常见肿瘤防治读本(系列丛书)》《抗癌读本》《常见肿瘤放射治疗宣教手册(系列丛书)》等科普宣传手册,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字普及科学防癌知识。 医院号召临床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积极推广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做医学科普活动的主力军,并通过组织系列知识讲座、科普展览、义诊咨询、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发动医生广泛宣传防癌抗癌科普知识,增强群众防癌意识。 2、 宣传倡导癌症早诊早治 作为福建省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承担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部署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举办各类健康讲座,大力宣传早诊早治知识,让群众了解肿瘤筛查的具体流程和好处,并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推动健康生活方式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 3、推广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为全省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龙头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恶性肿瘤单病种综合治疗专家负责制,先后成立了肺癌、乳腺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和妇科肿瘤等20个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组及多学科综合治疗门诊,出版了《常见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指南与实施》,大力宣传肿瘤综合治疗理念,规范和促进肿瘤临床的综合诊治工作。 4、推动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作为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挂靠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在全省15个县建立12个全人群肿瘤监测点,占全省户籍人口的20.2%,建立起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病人资料的登记及随访系统,并建立了以各级肿瘤防办、各市、县医院肿瘤科及肿瘤防治研究机构为主的专业队伍,积极开展胃癌、肝癌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 采用国际通用的癌症统计方法,医院从2014年起连续组织编撰出版《福建省恶性肿瘤报告》,较全面、详细地报告了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肿瘤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肿瘤病因学研究、防癌健康教育和癌症早诊早治干预措施的实施及预防效果的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海峡都市报)
为落实上级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文件要求,切实保障2022年春节期间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1月17日,我院科教科组织开展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活动。对检验科、肿瘤免疫学研究室、肿瘤分子生物研究室、放射生物暨肿瘤放射治疗研究室、病理科、分子病理研究室、药理实验室、输血科、院感科及中心实验室等十个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采样操作及记录、设施设备、个人防护、人员培训及考核、菌(毒)种和样本管理、实验室消毒灭菌及废弃物交接、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检查组现场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要求及时整改。 现场检查活动前,1月14日,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工作会议,从组织管理、实验活动管理、设施设备管理、菌(毒)种及感染性材料管理、废弃物处置、安全保障、人员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近两年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情况,讨论并修订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文件,对2022年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定了工作计划,作出具体工作部署,强调全面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万无一失。 通过此次节前安全检查,提高了全体研究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和节日安全的认识,强化了安全措施。
福建省肿瘤医院2022年春节放假调休时间: 1月31日(星期一,除夕)至2月6日(星期日,初六)放假,共7天。 1月29日(星期六)和1月30日(星期日)上班,其中,1月29日门诊由星期四专家出诊,1月30日门诊由星期五专家出诊。 2月7日(星期一,初七)起正常上班。 放假期间,肿瘤相关急诊病人可到急诊室就诊。 福建省肿瘤医院 2022年1月14日
1月10日下午,我院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当前和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党支部书记、各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参加会议。 会上,院长陈传本传达省卫健委相关文件精神,分析研判当前形势,要求全院人员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进一步提升防控风险意识,及早部署,有效防范,严格做好医院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各科室、各岗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院感防控底线红线思维,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强化责任担当,不麻痹、不大意、不侥幸、不松懈,狠抓工作落实,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副院长孙阳对落实《医院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进行详细部署,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并就医院下一步继续强化预检分诊、核酸检测相关工作、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值守,统筹做好医疗服务管理、加强节后患者返院管理,落实落细住院患者流调工作、病房管理、门禁管理,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全员培训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 为进一步强化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知识培训,会上,院感管理科谢建忠副主任医师根据《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第三版)》要求,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再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院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的防控能力。
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健康中国观察杂志开展的公立医院党建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我院申报的党建工作案例《医心向党 学史力行 迈向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荣获优秀案例奖。 本次选送的党建工作案例展现了医院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做法和成效,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院党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卫健委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医院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与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规定动作”做到位,让“自选动作”有特色,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医务人员和党员干部职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近年来,医院突出党建工作创新和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医院将继续加强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