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医院概况

HOSPITAL SITUATION

党群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科室与专家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院务公开

MANAGEMENT BY

医疗服务

Medical services

重点学科

KEY DISCIPLINE

党务公开

Party affairs

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快讯

  2025年4月30日上午,随着一锹锹沙土落地,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迎来具有新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项目二期(福建省肿瘤医院滨海院区一期)在福州滨海新城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又迈出坚实的一步,进入两个院区协同建设的新发展阶段。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项目二期(福建省肿瘤医院滨海院区一期)建设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福州新区管委会等省、市各级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采用“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建设模式加快推进落实。该项目总建筑面积84670平方米,将建设以国内首台套重离子质子一体机治疗中心为重点,同时配套建设肿瘤诊治前沿技术转化研究中心和临床科研基地,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产学研生态闭环。2023年,省肿瘤医院作为依托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全方位对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管理模式、创新体系和服务品质,着力打造区域性肿瘤防治大中心。为建设成为国内顶尖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医院充分利用40年积累的放射治疗经验和综合治疗比较优势,引进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该装置聚焦国家战略重大需求,集成重离子和质子治疗的优势,可为终端提供质子、碳离子、氦离子、氧离子等多种离子,并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导小型化设计实现360°或180°轻量化旋转束治疗,可有效降低医院建设成本,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为福建和周边地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高质的医疗服务。   未来,医院将以此建设为新契机,进一步丰富肿瘤多层次治疗体系,推动重大疾病防治、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临床研究和放射治疗技术研发等工作迈向新台阶,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集重离子质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临床研究为一体的医、教、研、产、用的尖端肿瘤诊治中心,形成区域内医疗技术的制高点,为解决“大病不出省”增添新的动能和力量。   

  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主题为 “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的系列活动在各地展开。4月26日,我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联合沙县总医院医护人员,在沙县区总医院门诊楼举办义诊及科普讲座。   活动现场,来自我院妇科及超声科的专家为群众开展义诊,耐心解答疾病相关问题,提供专业诊疗建议。   谢榕主任医师、唐丽娜主任医师等专家带来 “远离妇科肿瘤”“乳腺癌的认识与预防” 等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肿瘤防治知识,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防癌观念。此外,还为群众发放防癌宣传手册,进一步普及防癌抗癌知识。   此次活动以 “一路同行,健康未来” 为主题,聚焦肿瘤全程管理及规范化诊疗,是福建省肿瘤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基层肿瘤防治的重要举措,为提升公众健康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4月28日,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孙阳教授接受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专访,介绍“区域引领 县域联动 织牢肿瘤防治网底”相关内容并与网民交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   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世界卫生日的宣传主题定为“健康起点 希望未来”,传递着从源头守护健康,为未来筑牢希望的美好愿景。   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癌症防治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癌症早筛早诊早治,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   癌症防治是健康福建建设的重要任务,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孙阳教授,与大家分享“福建省肿瘤防治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深入探讨“区域引领,县域联动,织牢肿瘤防治网底”这一话题,孙院长,欢迎您!   孙阳教授: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感谢省卫健委提供这个平台,让我能与大家分享福建省肿瘤医院在福建省肿瘤防治体系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主持人:孙院长,福建省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省份,近年来在肿瘤防治体系建设上持续深入开展各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否先介绍一下福建省高发癌种及防治现状?   孙阳教授:根据《2024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发布的数据显示,福建省高发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子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子宫体癌。除乳腺癌外,其他癌种发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中国人口标准化率(中标率)前10位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脑肿瘤、淋巴瘤、鼻咽癌。   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中标率前10位是: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胃癌、脑肿瘤、肝癌、子宫体癌、食管癌。   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分别占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43.47%和22.44%。   恶性肿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0~34岁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呈缓慢上升,35岁以后上升速度加快,在75~79岁年龄组达到最高,80岁以后有所下降。   除子宫颈癌、食管癌外,城市地区其他主要癌种发病率均高于农村地区。从整体发病率来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都超过了一定比例,且死亡占比都高于40%。   男性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6.26%。女性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9.20%。   主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分别占男、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49.08%和40.08%。 总体而言,城市地区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当然,具体癌种也有差别。城市地区肺癌、肝癌、胃癌、子宫颈癌、脑肿瘤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   面对这一挑战,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强化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布局,通过肿瘤专科联盟、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四轮驱动,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构建覆盖福建省全人群的癌症防治网络。   主持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在福建的定位是什么?   孙阳教授:在《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中,国家卫健委提出要完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癌症防治网络和肿瘤诊疗质控管理体系。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是全省癌症防治体系的“龙头”,是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区域内疑难复杂和危急重症诊治功能。   主持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是如何发挥“龙头”作用的?   孙阳教授:我想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归纳:树标杆、建规范、强联动、广辐射。   主持人:能具体谈谈吗?   孙阳教授:简单来说,树标杆就好比树立“抗癌灯塔”。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首先要精进自身医疗技术,提升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福建省域内居民面临肿瘤重大疾病时的医疗后盾。   建规范就是打造“抗癌指南针”。充分发挥省肿瘤医院“龙头”作用,制定福建省常见肿瘤诊疗规范,为“抗癌战场”上的每个环节配备标准化“治疗武器”,让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获得同质化治疗。   但仅仅是树标杆、建规范,在惠及全省老百姓的效率上还是不够的。区域医疗中心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我们要带动省内其他医疗机构共同开展肿瘤防治工作。因此我们要强联动、广辐射。   强联动就是编织“生命互联网”。加强省、市医院与县医院的联动,加强省域内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让县域肿瘤患者也能“秒享”优质医疗资源。比如现在多数基层医院病理诊断能力不足,通过加入肿瘤病理专科医联体,便能快速获得福建省肿瘤医院的技术支持。2024年福建省肿瘤医院共完成省内病理会诊1.03万例,为30余家医院配备了“病理医师”。广辐射就是播撒“抗癌种子”,培养基层肿瘤专科医师,让肿瘤相关专业人才带着标准的诊疗方案扎根在基层。   主持人:从您刚才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肿瘤的防与治离不开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刚才您也提到了福建省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的建设布局,请介绍一下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初衷是什么?县总医院又应该如何发挥兜底作用?   孙阳教授:县域肿瘤防治中心是“网底”的关键节点,县总医院则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是省卫健委负责组织推动、省肿防办及省肿瘤医院承担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是福建省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   通过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的建设,让一般肿瘤疾病能在市、县解决,让县域老百姓能够获得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它的兜底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统筹县域健康风险评估和筛查工作,依托医共体对县域内人群开展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实现分类健康管理。二是规范转诊流程,对疑难复杂病例及时、规范转诊。由医院帮助患者通过省卫健委搭建的双向转诊平台,直通式转诊到省内上级医院,治疗结束后再下转至县总医院实施化疗、康复等后续治疗。三是整合资源,通过医共体统一调配人力、药品和设备,提升肿瘤诊疗能力,确保基层患者“留得住、治得好”。我们希望通过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的建设,让老百姓知道自己的疾病风险,生病了不需要盲目跑,到处找医院、医生,治疗结束回家有医疗专业人员指导康复。   主持人: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肿瘤防治方面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孙阳教授: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肿瘤防治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存在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公众防癌意识较薄弱、早期筛查覆盖率低、治疗能力不足、治疗可及性较低、经济负担较重、康复管理与心理支持不足等方面的不足。   主持人:如何突破基层肿瘤防治的难点?   孙阳教授:我认为要重点解决健康管理不足与诊疗能力薄弱的问题。   一要持续加强健康宣传倡导。每年有计划地开展科普活动,编写肿瘤科普文章。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普及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防癌抗癌知识,发挥医学专家科普主力军作用,通过现场授课、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微信等多种方式,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宣讲健康知识,对社会开展肿瘤防治教育活动,提升县域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让健康知识和技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疾病、预防疾病,使每个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营造积极支持和参与癌症防治工作,共建共享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要强化筛查覆盖。建立起肿瘤早期筛查及防治宣传团队,通过体检中心或者走村入户的方式对县域内人群进行定期健康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对高风险人群定期开展个性化的宣教、复查复诊提醒等服务;建议高危人群主动参与政府支持的免费筛查项目。推广低成本筛查技术,如肺癌低剂量CT检查等,实现一级、二级预防。   三要持续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扎实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帮扶行动,做实人员、技术、服务和管理“四个下沉”。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专家巡诊、对口帮扶、强化培训等方式,加强肿瘤专科医师、护士、技师的进修培训,带动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癌症防治水平整体提升,让他们有能力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抗肿瘤治疗。   四要落实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坚持“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加强医防融合,完善癌症预防、高危人群筛查、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以及康复服务的一体化防治体系,做到科学防癌、治癌。   五要强化肿瘤随访。县医院通过多种途径对出院患者进行及时、规律的随访,长期随访监测肿瘤患者治疗效果,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疾病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当然这些工作需要积极寻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主持人:感谢孙院长的精彩分享!通过与孙院长的交流,我们对于福建省持续建设的“省-市-县”三级癌症防治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重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区域引领与县域联动,各级医疗机构和人员躬身入局、积极担当,我们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才能获得更好的保障。   网友朋友们,防癌路上,也少不了你们自身的主动参与,科学风险评估和筛查是关键!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孙阳教授:愿我们携手筑牢肿瘤防治网底,同向而行,以更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公平可及的服务保障、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更加有力行动,共同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推进健康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再见!

  日前,一位晚期右半结肠癌患者来院复查,自接受肝胆胰肿瘤内科专家团队的个体化治疗后,肿瘤达到完全治愈,生存期已超过5年。5年前,64岁的齐女士(化名)因腹痛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晚期结肠癌”,之后转诊我院肝胆胰肿瘤内科。高炜主任医师评估具体病情和肿瘤分子特征后,发现患者肿瘤为微卫星不稳定(MSI-H)状态,遂为其筛选入组科室开展的“ENVAFOLIMAB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开放、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在接受ENVAFOLIMAB单药免疫治疗后,患者肿瘤显著缩小。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肿瘤得到控制,且既往的慢性乙型肝炎也得以治愈。目前,齐女士仍每月规律性地应用ENVAFOLIMAB进行维持治疗,近期复查影像显示肿瘤已完全退缩,达到了临床完全缓解(CCR)的疗效。   高炜主任医师介绍,晚期右半肠癌的预后通常较差,通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可以得到相应的延长。微卫星不稳定在晚期右半肠癌中较为常见,是由于DNA修复机制故障导致微卫星长度的变异和积累。对于这类患者,免疫治疗的反应通常较好,主要原因是MSI-H状态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许多不同的突变蛋白,这些蛋白可以被免疫系统所识别并攻击。   肝胆胰肿瘤内科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科室开展原发性及继发性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胆道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联合肝胆胰外科、介入科、腹部放疗科积极推动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同时建立针对肝胆胰肿瘤并发症及药物性肝损伤的规范化诊疗体系。   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每年新启动参与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超过40项,目前在研临床研究60余项,每年惠及400多例肿瘤患者,涵盖了消化系统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全程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每年有10余项研究进入CSCO、CACA整合肿瘤大会、中华医学会等重要年会壁报。   科室成员在国家级及省级学(协)会常委以上任职20余项,其中国家级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6人,省级主委2人,参编CSCO肝癌诊疗指南、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CSCO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以及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白皮书等。每年举办国家级及省级消化系统肿瘤继续教育培训班。与省内多家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的协作关系,在医疗资源共享、肿瘤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肿瘤诊疗技术、肿瘤医学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肿瘤学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广泛合作,以实现肿瘤疾病分级诊疗,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等合作目标。   福建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熊佳妮/文   福建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高炜/审

首页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el}} 下一页 尾页 下一页尾页 共{{pageCount}}页,当前第{{pageIndex}}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