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援非父子兵:医者仁心的跨国传承

发布时间 :2024-09-03 18:26 | 来源:本网

  编者按:近日,福建省卫健委官微以“存正心 守正道 养正气|援非父子兵:医者仁心的跨国传承”为题宣传报道我院麻醉科主治医师游逸升援非故事,现转载分享。

  游逸升是第17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员,当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哈博罗内机场的时候,虽然他从来没有来过这里,却从骨子里对这片土地有着莫名的亲切感和熟悉感。因为他的父辈曾经作为援外医疗队队员在这片热土耕耘过,并把这种精神和热血传承给了他。
  下面来听听他的故事。
  2024年7月5日,作为第17批中国援博茨瓦纳医疗队的一员,我踏上了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陌生是我从未来过,熟悉是因为父亲曾经三次参加援非医疗队,从小对非洲耳濡目染,这里的风土人情,环境气候还有医疗队的工作都很熟悉。到非洲一个多月了,从听说到亲身感受,回首从小的心路历程,写下一些感想。
  父亲的三次援非经历,从小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依稀记得父亲第一次援非,是1994年,那时的我还尚年幼,只知道世界地图上一个叫塞内加尔的地方,父亲就在那个地方工作。那时联系一般靠写信,一封信要寄两三月才能收到,收到父亲的来信不知道有多开心,深刻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含义。父亲第二次援非是1999年,那时我刚上初中,知道博茨瓦纳是非洲动物大迁徙的终点,知道这里盛产钻石,知道这里医疗和教育全部免费,也知道这个国家艾滋病流行……父亲第三次援非是2005年,那时我正参加高考,受父亲影响,我所有的高考志愿都是医学院,冥冥之中就注定了我的援非之旅。那时已经有了QQ,博茨瓦纳也有了网络,和父亲的交流可以很顺畅的通过QQ文字聊天。也是在这次援非期间,奶奶病重住院离世,父亲不能床前尽孝,我也深深感受到父亲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明白援非队员有的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远离亲朋好友的孤独与寂寞,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念,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和国家交予使命的责任感。此时,在我内心深处也埋下了援非的种子,期待着有一天也能像父亲一样带着荣光为国出征。
  时光来到2021年,我已是一位工作十余年的优秀麻醉医生,第17批援博医疗队队员选拔的消息传来,我科室有一个名额,我毅然主动报名,顺利通过选拔成为医疗队的一员。从参加集中培训开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还不满4岁的女儿进行心理建设,告诉她爸爸为什么要去非洲。女儿从一提到爸爸要去非洲两年就大哭,到慢慢知道她可以去非洲看很多很多野生动物就非常开心,再到她明白爸爸是为国家出征,去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她也特别骄傲,能在幼儿园小朋友前面骄傲的说她爸爸要去非洲为国出征。女儿的支持让我心安,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也许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吧!
  展望未来两年,我将带着家人的期望,祖国的重托,即使条件艰苦,前路充满挑战,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定能为博茨瓦纳当地民众带去福音,解决当地民众疾苦,圆满完成援非任务。祝中非友谊地久天长!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