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胃外科专家团队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高难度的巨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精准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功能,助力患者高质量地延长生存期。
徐先生(化名)长期居住在国外,去年在所在国医院体检时发现右侧腹膜后存在一巨大肿块,最大径超过35厘米。由于肿瘤占满整个右腹腔,且紧邻重要血管和脏器,多家医院均表示手术风险极高,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辗转多地,最终回国,慕名求诊我院胃外科副主任叶再生。经详细检查及穿刺活检,确诊为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肿瘤的特殊解剖位置包绕整个右肾及右肾动静脉,紧邻并压迫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同时与十二指肠、肝脏及第三肝门紧密相邻,手术难度极高。
面对这一复杂病情,叶再生副主任迅速组织胃外科、肿瘤内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及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会诊。结合CT、PET、双肾ECT检查及穿刺病理活检结果,专家组认为,由于肿瘤巨大,目前尚无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经过多次推演,团队最终制定右腹膜后巨大肿瘤联合右肾切除的手术方案,并做好十二指肠部分切除、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植入、联合右肝部分切除及第三肝门出血止血等多项手术预案。
术中发现肿瘤几乎占据整个腹膜后空间,包绕右肾动静脉、右肾门及右肾全部,向上压迫肝下缘,向下累及右髂窝,向后方侵犯腰大肌,内侧紧贴下腔静脉并将十二指肠降部向左前方推挤。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密切,手术操作异常困难。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与兄弟科室紧密协作,成功游离出十二指肠、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并精准分离出肿瘤与血管之间的解剖间隙,最终完整切除肿瘤及右肾,未损伤十二指肠、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左肾血管等重要结构。术后病理确诊为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肿瘤大小34*25*10CM)。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9天后顺利出院。
叶再生副主任表示,去分化脂肪肉瘤是复杂腹膜后肿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侵袭性强、预后较差,是临床上的重大挑战之一。这类肿瘤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常表现为由高分化脂肪肉瘤向非脂肪源性肉瘤的恶性转化,其隐匿的生长位置和复杂的解剖关系使得诊治难度倍增。外科手术是治疗去分化脂肪肉瘤的首选方案,完整切除肿瘤是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关键。由于肿瘤常累及重要血管、神经及邻近脏器,手术难度极大,需要多学科团队(MDT)的紧密协作。
福建省肿瘤医院胃外科团队始终秉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术,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成功完成了多例包括去分化脂肪肉瘤在内的高难度腹膜后肿瘤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新生。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是福建省内最早开设的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胃肠肿瘤外科亚专科,是以胃肿瘤诊治为主的外科临床科室,建立区域领先、国内先进的胃肿瘤诊治、教学、科研平台。科室始终坚持以患者生存率为准绳,胃癌患者生存率达全国领先水平,科室通过与内科、放疗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内镜中心、彩超室及外科研究室等成立胃肠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小组(MDT),为每一位就诊的病情复杂患者提供最优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
目前,科室成熟开展各类先进、难度大的腹腔镜微创术式包括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全腹腔镜保功能胃微创手术(保留幽门、近端胃切除)、胃肠癌腹部无切口NOSES手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单孔腹腔镜胃肠癌手术、腹腔镜下联合脏器切除术、高难度腹膜后肿瘤切除等。同时,科室坚持将微创手术、快速康复理念、全程化营养支持、多学科综合诊疗等理念相结合,达到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效果,为每个病人做到“微创中的微创”、“精准中的精准”。科室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八家消化道肿瘤MDT培训示范中心”、“中国肿瘤MDT联盟福建联盟发起单位”,已成功举办多期MDT培训班及腹腔镜手术培训班,吸引省内外数十家三甲医院专家前来观摩交流及省内诸多县市级医院同道前来培训学习,将科室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辐射东南沿海及周围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