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是指蛋白质在合成后通过共价键结合化学基团,从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过程。这种修饰在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代谢以及疾病发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翻译后修饰与肿瘤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翻译后修饰的种类[1] 翻译后修饰与肿瘤的关系 翻译后修饰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行为。例如,磷酸化修饰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周期和增殖;乙酰化修饰则主要涉及基因表达的调控。在肿瘤细胞中,这些修饰的异常往往导致细胞信号通路的失调,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此外,翻译后修饰还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为肿瘤的免疫逃逸提供条件[2]。尤其是乳酸化修饰(Lactylation),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后修饰形式,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接下来我们就以乳酸化为例,进一步介绍翻译后修饰与肿瘤的关系。 乳酸化修饰的定义与特点 乳酸化修饰是一种依赖乳酸的翻译后修饰方式,通过将乳酰基共价连接到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上,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这种修饰具有以下特点: 代谢依赖性:乳酸化主要发生在高糖酵解活性的细胞中,如肿瘤细胞,因为这些细胞会产生大量乳酸。 广泛性:乳酸化修饰位点广泛,不仅存在于组蛋白上,还存在于多种非组蛋白上。 竞争性:乳酸化与乙酰化等其他修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可能共同调控蛋白质功能[3]。 乳酸化修饰在肿瘤中的作用 乳酸化修饰在肿瘤代谢和基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 在肝细胞癌中,研究发现腺苷酸激酶2(AK2)的K28位点乳酸化会抑制其功能,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4]。 在结直肠癌中,KAT8催化的乳酸化修饰可增强eEF1A2的翻译延伸率,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肿瘤发生[5]。 此外,乳酸化还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功能,影响肿瘤的免疫逃逸。 乳酸化修饰与肿瘤代谢重编程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征之一是Warburg效应,即肿瘤细胞偏好有氧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化修饰正是通过这种代谢特征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乳酸化修饰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包括三羧酸循环、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例如,在肝细胞癌中,乳酸化修饰的蛋白主要集中在代谢相关酶上,这些酶的乳酸化修饰有助于肿瘤细胞适应营养限制并维持快速生长[6]。 乳酸代谢重编程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6] 乳酸化修饰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 由于乳酸化修饰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靶向乳酸化修饰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治疗策略。例如:抑制乳酸化修饰酶的活性或调节乳酸代谢途径,已被证明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乳酸化修饰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密切相关,因此,联合免疫治疗和靶向乳酸代谢的策略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7]。 结语 翻译后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乳酸化修饰作为其中一种新兴的修饰形式,其在肿瘤代谢、基因调控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正在被逐步揭示。未来,随着对乳酸化修饰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参考文献: [1]Zhong Q, Xiao X, Qiu Y, Xu Z, Chen C, Chong B, Zhao X, Hai S, Li S, An Z, Dai L. 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in health and diseases: Functions, regulatory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MedComm (2020). 2023 May 2;4(3):e261. DOI: 10.1002/mco2.261.[2]Mani, D.R., Krug, K., Zhang, B. et al. Cancer proteogenomics: current impact and future prospects. Nat. Rev. Cancer. 22, 298–313 (2022).DOI: 10.1038/s41568-022-00446-5[3]Zhang, D., et al. (2019).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histone lactylation. Nature, 574(7779), 575-580.DOI: 10.1038/s41586-019-07250-5[4]Yang, Z., Yan, C., Ma, J. et al. Lactylome analysis suggests lactylation-dependent mechanisms of metabolic adapt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 Metab. 5, 61–79 (2023).DOI: 10.1038/s41575-023-00015[5]B. Xie,M. Zhang,J. Li,J. Cui,P. Zhang,F. Liu,Y. Wu,W. Deng,J. Ma,X. Li,B. Pan,B. Zhang,H. Zhang,A. Luo,Y. Xu,M. Li,& Y. Pu, KAT8-catalyzed lactylation promotes eEF1A2-mediated protein synthesis and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21 (8) e2314128121. DOI: 10.1073/pnas.2314128121[6]Chen S, Xu Y, Zhuo W, Zhang L. The emerging role of lactate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its clinical relevance. Cancer Letters, 2024 May 28;590:216837. doi: 10.1016/j.canlet.2024.216837.[7]Chen, Y., et al. (2023). Targeting lactylation for cancer therapy: mechanisms and challenges. Cancer Letters, 520, 1-10.DOI: 10.1016/j.canlet.2023.01.007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医学创新中心 滕天皓/文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医学创新中心主任 王建民/审
为贯彻落实国家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政策,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消化健康意识,普及胃癌防治知识,近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联合省市属医院相关专家赴宁德古田开展“防治胃癌,从筛查开始,从基层开始”专家义诊活动,并对当地基层内镜诊疗同步开展技术帮扶工作。在古田县大桥中心卫生院,专家们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居民讲解胃癌防治知识,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专业的建议。同时开展规范化胃癌筛查流程,通过问卷调查、Hp检测(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胃功能三项检测及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符合胃癌筛查标准的居民进行风险分层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及“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筛查出胃癌中高危人群,通过短信等形式告知,建议其进一步行胃镜检查。此次义诊筛查采用规范的胃癌早筛流程,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有效保证高危人群获得持续性监测。 在古田县医院内镜室,我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施宏对基层内镜医师进行了上消化道内镜规范化操作手把手教学培训,系统讲解早期胃癌内镜诊断要点。培训结束后,团队向基层医务人员捐赠《上消化道内镜初学者手册》等专业教材。同时,施宏主任作《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早诊早治计划》专题讲座,重点解读最新诊疗规范及质控标准。 此次活动通过义诊筛查、技术培训及学术交流三位一体的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今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当地卫生院的合作,共同推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为更多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我院内镜中心从2018年开始,从福州到南平、三明、龙岩,以及现在到宁德地区,在基层多家医院及卫生院组织义诊及培训基层内镜医师,进行信息化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筛查,加强消化道肿瘤科普宣传,促进医疗体系健康发展。未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将继续推进消化道肿瘤科普义诊筛查活动,构建可持续的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机制,促进本地区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发展,为健康福建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4月17日至20日,第十八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大会以"多学科融合与技术创新"为主题,聚焦放射肿瘤学领域的前沿发展与创新突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宴。 4月18日,我院鼻咽癌诊治中心潘建基主任医师及林少俊主任医师受邀在主会场对大会主旨报告进行点评。同日的头颈分会场中,林少俊主任医师受邀主持鼻咽癌专题报告环节,邱素芳主任医师对头颈肿瘤专题报告环节进行专家点评。4月19日,郭巧娟副主任医师受邀在主会场作《鼻咽癌第九版AJCC/UICC分期》主题报告。我院专家在本次大会的学术交流充分展示了我院在鼻咽癌诊疗领域的深厚积淀,彰显我院在放射肿瘤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获得与会专家好评。 本次大会围绕"多中心协作推动临床研究""深化技术创新与国产化突破"等核心议题,在六个分会场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与会专家就肿瘤放疗与免疫靶向治疗融合发展、医工交叉创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充分交流,为打造覆盖"精准定位-智能计划-实时质控"的全流程智慧放疗平台献计献策。 鼻咽癌诊治中心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鼻咽癌学科群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头颈临床专科放射治疗学科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建设项目单位主要学科群之一、福建省特色领先学科,福建省肿瘤医院临床重点专业科室,人才、设备、技术、科研、教学的实力达国内一流水平。开科40年来,科室积极开展鼻咽癌诊治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诊疗的各项新技术,使得鼻咽癌的疗效得到大幅提高。现设2个专科病区,110余张床位,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共有主任医师9名(二级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目前,年接诊鼻咽癌病例约1000例,承担了全省约一半的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任务。
4月23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福建省卫健委主办,福建省肿瘤医院承办的“福建省2024年度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培训会”在我院举行。 会议以线下联合线上的形式召开。我院院长孙阳致开场辞,副院长方主亭主持会议,药剂科、考评科、网络技术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线下参会。国家癌症中心癌症诊治质控办公室主任杨文静、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工程师沈艇及我省57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线上参会。 会议开展《国家肿瘤质控管理及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肿瘤指标解析》,我院药剂科负责人对我省重点监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及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等3个维度47项指标进行解析。会议还针对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及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数据上报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培训指导,提高数据上报质量。
4月23日,由我院发起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FOLFOX对比联合POF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胃食道交界处腺癌: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研究(SYLT-030)”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我院在胃癌免疫联合治疗领域迈入国际前沿梯队。 该项目基于研究团队前期SYLT系列临床试验成果,首次在III期层面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FOLFOX与POF方案化疗的临床价值。我院副院长、项目总负责人方主亭强调,从POF方案的开创性制定到CSCO诊疗指南推荐,彰显了我院“临床驱动科研”的核心理念。该项目有望优化晚期胃癌治疗策略,为晚期胃癌治疗规范提供高级别循证依据。 会上,多学科专家团队重点围绕实施细节、入组标准、安全性监测等关键环节展开研讨。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资源优势,加强肿瘤专科医联体的建设,助力提升县域医院肿瘤规范化诊治能力,进一步促进癌症防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3月8日,我院院长孙阳带领专家团队前往石狮市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交流、联合义诊、联合查房、学术讲座以及妇科微创治疗中心工作站的签约揭牌等活动。 在合作交流会上,孙阳院长表示,当前我省肿瘤防治事业面临严峻挑战,肿瘤防治需要多学科参与和全周期管理,包括防、筛、诊、治、康各个阶段,省级医院主要负责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疑难复杂病例治疗,而肿瘤的科普宣传、规范筛查、常规治疗、术后的辅助化疗、康复治疗必须下沉到县域医院。两院医联体合作旨在将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规范的治疗理念整合进石狮市医院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流程中,以促进石狮市医院肿瘤诊治的全周期、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石狮市医院院长黄书琳表示,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成立工作站,是福建省肿瘤医院送给石狮市妇女同胞最好的礼物。石狮市医院将以妇科微创治疗中心工作站的建设为起点,与省肿瘤医院在其他肿瘤专科领域展开更广泛的合作,推动市医院在肿瘤专科诊疗方面能力提升、人才提质、科研提档、技术提高。 会后,我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乳腺肿瘤诊治中心、大肠癌诊治中心、头颈肿瘤外科、肝胆胰胃肠肿瘤内科等多学科的专家团队,与石狮市医院携手,举办以“关注全生命周期,关爱女性,健康同行”为主题的肿瘤防治义诊活动。专家们为群众提供健康义诊和咨询服务,针对不同症状提出规范的诊疗建议,并通过耐心讲解,让群众认识到肿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以及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防癌意识。此外,我院专家团队深入病房,与市医院临床医生共同进行联合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 同日,两院专家还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我院头颈肿瘤外科吴宇副主任医师作题为《头颈部及甲状腺肿瘤的诊疗》专题报告,介绍头颈部及甲状腺肿瘤的最新诊疗技术和方法;妇科肿瘤外科刘桐宇副主任医师作《精准抗癌生命之光——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诊疗体系解密》讲座,阐述我院妇科肿瘤的精准治疗体系与策略;肝胆胰肿瘤内科李惠副主任医师作《新时代肝胆胰肿瘤防治能力建设》讲座,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肝胆胰肿瘤的防治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