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 > 研究生教育
为进一步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选拔机制,规范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录取程序,吸引和选拔更多优秀创新人才,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根据《福建医科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2025年修订)》(闽医大〔2025〕105号)相关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订本细则。 一、考核组织 按学科成立资格评审小组及综合考核小组,资格评审小组由5位副高及以上专家组成,其中至少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或正高职称;综合考核小组由5-7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或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至少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设其中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组长。 资格评审小组负责根据申请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评分确定入围综合考核考生名单。 综合考核小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对入围考生进行综合考核。 二、申请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二)专业基础扎实,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需具备熟练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论文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英语水平,具体要求详见我校当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四)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 三、考核程序 学院通过“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博士研究生。主要包括以下程序:网上报名、上传材料-资格审核-综合考核-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 (一)资格评审评分 资格评审小组负责根据申请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评分。评分按百分制计分,包含学术背景及学术成果、学习成绩、英语水平、学术交流和综合素质五个方面。根据评分高低,按比例(不超过导师招生名额1:3)确定入围综合考核考生名单,如遇评分相同的情况,学习成绩较高者优先排序。优先招收非定向生,非定向生与定向生分别排序,入围综合考核的定向生不得超过定向生招生限额,学院可入围的专业学位博士定向生总人数不超过计划招生总人数的20%,每个专业(二级学科)入围定向生不超过该专业招生总人数的20%(进位取整),学院入围定向生按考生资格评审评分进行排序,择优入围考生。入围名单须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研究生院公示。 1.学术背景及学术成果(40分) ①学缘背景及学习经历(15分)。考查考生本科或硕士所学专业(方向)与报考专业(方向)的契合度,硕博连读或应届生可适当加分。 本科或硕士所学专业(方向)一级学科与导师招生专业相同计6分;二级学科与导师招生专业相同计8分;三级学科与导师招生专业相同计10分;研究方向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另外加2分(由资格评审小组讨论契合度);硕博连读或应届生另外加3分,总分15分。 ②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情况(15分)。硕博连读及应届毕业生考查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与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性;往届生考查近三年主持课题、硕士学位论文与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性;两项均存在相关性得15分,仅一项存在相关性得10分,以上材料均需提供佐证依据。具体得分由资格评审小组专家论证判定。 ③发表文章(10分):近3年在SCI、SSCI源期刊或卓越期刊发表文章(文章类型需为论著)符合下列条件的予以计分。并根据考生来源,计分乘以相应系数:在校生(硕博连读及应届生)为基本分*1;硕士毕业3年内的往届生为基本分*0.8;硕士毕业3年以上的往届生为基本分*0.5。杂志分区以文章发表当年度为准;发表文章以见刊或online为准,仅录用证明不算分。 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并列通讯作者),计8分;其余作者计4分; 中科院二区、领军期刊类:第一作者(排名第一)或第一通讯作者(最后通讯作者),计6分;并列第一作者(排名第二)或第二共同通讯作者,计4.5分;并列第一作者(排名第三)或第三通讯作者,计3分;其余并列第一作者计1.5分;其余作者不计分; 中科院三区、重点期刊类:第一作者(排名第一)或第一通讯作者(最后通讯作者),计4分,其余作者不计分; 中科院四区、梯队期刊类:第一作者(排名第一)或第一通讯作者(最后通讯作者),计2分,其余作者不计分。 2. 学习成绩(20分) (1)学位课成绩(报考学博考生20分,报考专博考生10分):按硕士成绩单上成绩折算;无明确学位课程的按所有课程平均成绩折算,技能考成绩和选修课成绩除外,“5+3一体化”学生和以学士学位考博生只有本科课程成绩的按本科课程成绩平均分。学位课程中成绩非百分制计算的科目,百分化后再计算平均分。若个别课程无具体成绩,仅以“合格”为成绩的不参与计算。若成绩为等级制(即优良及格差或ABCD),则对应分数为①优(A)——90分,良(B)——80分,及格(C)——60分,差(D)——50分;②好——90分,中——70分,差——50分;③合格——60分,不合格——50分。若申请人等级与上述等级不完全一致,可由资格评审小组议定后给分。 (2)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报考专博考生10分):按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的分数折算。未提供分数证明的,以提供医师资格证书(红本)为准,按6分折算。 3.英语水平(10分) (1)英语水平由相关英语水平等级考试分数折算后得出: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②TOEFL;③雅思(IELTS);④GRE;⑤WSK(PETS5);⑥全国高校英语专业考试。以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为例:满分710分,考生成绩639分,则该考生的英语水平分数=639÷710×100×0.1=9分。 (2)如有多项英语成绩,取最高成绩作为英语水平。 (3)在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的申请者此项成绩以8分计算。 (4)英语水平证书结果为“合格”者,此项成绩以6分计算。 (5)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或第一通讯作者(最后通讯作者)在卓越期刊领军期刊(英文版)或中科院期刊分区2区及以上杂志发表英文学术论文,此项成绩以6分计算。 4.学术交流(10分) 在学期间出国(境)访学三个月及以上,或参加本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或壁报展示的予以计分。 (1)在学期间出国(境)访学三个月及以上(封顶5分)。出国(境)访学一年及以上计5分/次,出国(境)访学三个月至1年计4分/次。 (2)参加本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或壁报展示(封顶5分)。 (3)国际会议学术报告计4分/次,壁报展示计2分/次。国内会议学术报告计3分/次,壁报展示计1分/次。 国际会议指三个及以上国家(地区)的学者做报告且主办单位为校级及以上单位的会议。 国内会议指在国内举行且主办单位为全国二级以上学会、一级协会主办或由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主办的会议。(可通过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https://xxgs.chinanpo.mca.gov.cn/gsxt/newList搜索到的为一级学会、协会,一级学会官网下设的分会为二级学会) 5.综合素质(20分): (1)思想政治情况(5分):考生提交《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合格得10分;不合格者一票否决,不予参与后续考核。 (2)社会工作情况(5分):只计算个人近3年社会工作情况。 ①在校生(硕博连读及应届生)有校级职务者加5分,有院(系)级职务者加3分,有班级职务者加2分。需由辅导员提供证明,并加盖院(系)章。 ②往届生为国家学术团体委员及以上加5分,省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加3分,副主任委员加2分,委员加1.5分,青年委员加1分。学术团体任职应提供证明。特殊情况由资格评审小组议定后给分。 (3)个人获奖情况(10分),只计算个人近3年获奖情况。 ①在校生(硕博连读及应届生)获国家奖学金者加5分,获一等学业奖学金或其他类型奖学金者加3分,获二等学业奖学金者加2分,获三等学业奖学金者加1分。获优秀研究生干部者加2分。 ②往届生作为主要参与人(前三)获国家/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加10分,作为主要参与人(前二)获得省医学会/省抗癌协会科学技术奖加6分,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和学术相关竞赛奖项者分别加5分、3分。 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竞赛按国家级计算,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区域性竞赛按省级计算,福建省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竞赛按省级计算。 其他项目的奖项由资格评审小组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二)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小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对入围考生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对专业学位的考生加强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同时特别要注重考查考生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核全程录音录像。 1.政治思想品德考查 根据考生提交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结合面试提问答辩,对考生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及工作态度、学术诚信、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考核情况,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2.学术水平考核 采取结构化面试考核。按百分制计分,结构如下: (1)科研汇报及答辩(40分):考生准备8-10分钟PPT,介绍个人基本情况、既往科研经历,博士研究生科研规划及预期目标等,考核小组现场提问,考生现场作答,考查考生的科研潜质、专业知识、研究前沿等掌握情况。 (2)科研思维考核(25分):根据给定课题或阅读文献,给出科研设计要点和技术路线图; (3)英语能力考核(15分):英文文献阅读、翻译、解读;考生根据给定话题用英语进行介绍;专家自由提问,英语对答。 (4)实践技能考核(20分):临床技能操作或实验技术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操作或口述步骤、原理的方式考核。专业学位应考查与报考学科相关的临床技能操作。学术学位应考查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实验技术操作或软件掌握情况。 (三)录取原则 各学科根据考生的综合考核成绩高低,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报肿瘤临床医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确定。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综合考核不合格(百分制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肿瘤临床医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确定拟录取名单后报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审批。拟录取名单由研究生院进行统一公示。 四、其他 本考核细则由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负责解释,未尽事宜以《福建医科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为准。 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 2025年11月5日
10月30日,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陈晓乐副院长一行5人莅临我院,围绕“福建省肿瘤医院药学实践基地”进行专题调研。我院教育处主任力超、药学部谢瑞祥主任药师、杨琳主任药师及科室骨干参与调研座谈。 调研会上,谢瑞祥主任药师和力超主任对药学院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医院和药学部教学的基本情况,随后杨琳主任药师详细介绍了我院发展现状,以及药学部近年来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 双方还就“临床-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展开座谈,杨琳主任药师对药学部教学人才梯队的建设和药学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陈晓乐副院长分享了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宝贵经验。双方围绕我院药学部如何开展药学实践基地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后,陈晓乐副院长一行参观了我院中心实验室,并对医院的教学科研投入表示认可和赞赏。 “药”见未来,携手共育。双方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化医教协同,促进协同合作。 药学部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药学部现有药学技术人员89人,其中主任药师3名、副主任药师16名,博士2名、硕士25名。科室同时挂牌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教研室,拥有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6人、硕导7人,教学经验丰富。同时依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用药科普基地,以及作为福建省药学会肿瘤药学专委会主委单位以及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委会主委单位的学术平台,实现教学实践与学术引领的深度融合,助力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药学部/供稿 黄声强 刘文彬/文 杨琳/审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肿瘤临床医学院向学院全体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节日祝福!你们以“大医精诚”的仁心扎根临床教学,在肿瘤防治前沿勇攀高峰,用“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品格培育医者仁心。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新征程上,希望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在教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伟大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肿瘤临床医学院的华章! 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教育处/供稿 李梦莹/文 力超/审
为进一步开阔我院医务人员视野,推动学术交流,带动学科发展,聚焦规范提升,传递前沿理念,6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应邀到我院作题为《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孙阳院长主持,我院医务人员及医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樊代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整合肿瘤协会会长、亚洲肿瘤学会会长、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是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的总主编。他提出的“整体整合医学”理念,以人体全局观突破学科壁垒,推动医学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重构全病程管理、全症状控制、多学科合作、医工患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作生态,不断造福肿瘤患者。 专题报告会上,樊代明院士通过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案例进行相关的病例分享,并对整合医学理念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深入解读。“整合不是简单因素叠加,而是多方位、多维度整合,是资源整合,也是人才整合,理念整合。我们实现整合医学,不能只靠医生、专家单打独斗,需要将医学各领域相关的先进理论知识和临床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加以修正、调整,最终形成有益于健康呵护和疾病防治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专题报告会内涵丰富、生动翔实、通俗易懂,受到我院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和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