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国家政策以及临床医护都更加关注重症高风险人群。前列腺癌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且大多免疫功能低下,属于新冠感染重症高风险人群。如何在新形势下管理好前列腺癌患者,助力广大患者安全、平稳度过难关,是广大泌尿外科和肿瘤放疗科医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近日,解放军总医院张旭院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念增教授等专家,围绕“新形势下,前列腺癌患者的优化管理策略”提出了宝贵建议。
下面以“未阳”、“已阳”、“阳康”作为区分,为这三类前列腺癌患者给予疫情期间的特殊指导。
小贴士1、“未阳”患者:
加强疫苗接种,优化治疗路径
对于肿瘤患者,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下文简称《共识》)指出,实体恶性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感染后的重症率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更需疫苗防护。在综合评价患者身体状态、免疫功能及病情后,应鼓励患者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建议足量、足疗程、按照推荐剂量和剂次完成。前列腺癌患者也不例外。
除了积极接种疫苗外,“未阳”前列腺癌患者的管理流程也需进一步优化。建议患者减少线下就医次数,充分利用日间诊疗、网络问诊、门诊访视等资源,优化管理流程,维持总体疗效,降低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
在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口服药物居家治疗方案,优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控,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低的药物,为感染新冠后留出用药机会。
小贴士2、“已阳”患者: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谨慎选择联用药物
对于已经感染新冠的前列腺癌患者来说,医生需要兼顾前列腺癌治疗和新冠感染治疗。就当前临床常用、可及的新冠感染治疗药物来说,两类疾病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尤其要关注的重点。
新冠抗病毒药物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保健康 防重症”的总体工作目标之下,医学界也针对性地推出诸多举措。其中,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已经感染新冠的前列腺癌患者来说,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前列腺癌病史及相关用药史:如新冠药物Paxlovid,需优选药物相互作用更少的药物,如达罗他胺,若考虑前列腺癌药物暂时无法更改,可考虑其他抗新冠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物亦需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临床常用的两大类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由于二者同时服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此多部国内外指南不建议患者同时服用,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来说更应谨慎。
在制订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时,除了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外,抗肿瘤治疗与新冠感染疾病特征的影响也是核心考量要素之一。放化疗由于可抑制免疫,因此在感染新冠后建议暂停,待转阴后再重启,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对免疫功能影响很小,即使感染也可继续使用;激素类药物由于普遍存在的免疫抑制效果,在新冠感染前列腺癌患者中也应避免使用,如阿比特龙+泼尼松的联合治疗方案等。
小贴士3、“阳康”患者:
个体化考量重启治疗时机,加强不良反应一级预防
尽管“已阳”前列腺癌患者可选用安全性好的药物,在感染期间继续抗肿瘤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综合因素,不得不暂停了抗肿瘤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在“阳康”后重启治疗是不容置喙的,但何时重启还需要考量。建议在相关症状完全缓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连续2次,间隔24h)时,可考虑重启抗肿瘤治疗,但需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讨论,充分评估抗肿瘤治疗指征、治疗目标以及治疗耐受性等因素。
需要提醒的是,“阳康”前列腺癌患者重启抗肿瘤治疗后,在肿瘤本身相关并发症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处理通用原则基础上,还应适当加强一级预防处理措施,减少上述情况导致的非预期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