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需病房20区主任郭增清团队为一名50多岁的肠癌晚期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后,患者一天天恢复了健康,复查CT及肿瘤指标等显示,肿瘤逐步退缩,肿瘤指标逐渐降至正常,生化等营养指标也逐步恢复正常,患者的腹胀、腹痛等也未再发生。
“距离该患者确诊肠癌晚期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他每隔三个月到门诊定期找到我做评估肿瘤的治疗疗效。”郭增清主任介绍道,该患者检查提示肿瘤仍在逐步缩小,肿瘤指标持续正常范围内。同时患者的缓解时间,已经超过了临床研究的297天,达到548天。
2021年5月,患者腹部肿胀疼痛难忍,于当地三甲医院行肠镜及CT等检查发现,横结肠恶性病变伴肝、腹膜后等多发转移瘤,建议转诊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患者辗转找到我院胃肠外科,确诊为结肠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肝、腹盆腔多发转移(IV期),因存在不全性肠梗阻,且在基因状态不明的情况下,暂时为患者确定了两药方案化疗的治疗方案。为了能更系统性管理患者,胃肠外科邀请了郭增清主任进行会诊。
会诊后认为,患者肿瘤已全身广泛转移,并且因为反复的肠梗阻发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内科综合治疗,遂转入特需病房进一步治疗。郭主任团队针对患者营养状况及不全性肠梗阻的情况,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营养状况评估后,制定了详细的饮食指导、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案,同时进行了基因检测。这一次的肠梗阻,有了略微好转。但几次反复肠梗阻,同时化疗带来的疲乏感、食欲差、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患者深受其扰。
2021年9月,复查结果提示患者肿瘤部分增大,部分减小,患者辗转前往外省治疗后悻悻而返。因患者不愿意化疗治疗,基因检测报告提示KRAS基因扩增、MET基因扩增,郭增清主任团队结合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多学科会诊及内科团队讨论,行文献查询。患者存在的MET扩增,是一个罕见突变的靶点,MET靶点在肺癌领域研已经有靶向药走向临床实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泛瘤种的临床研究中,MET扩增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初次尝试也有297天的一个长久肿瘤缓解。
2021年10月,患者身体情况每况愈下,此时也不适合进行全身化疗和常规靶向治疗,郭主任和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提出了针对MET靶点的靶向治疗方案,这是一个全新的治疗措施,世界范围内的真实世界的报道非常有限,治疗的风险和机会同时存在。行靶向治疗后,患者肿瘤指标逐渐降至正常、生化等营养指标也逐步恢复正常,患者的腹胀、腹痛等也再未发生。
郭增清表示,内科的综合治疗,是很复杂的,需要患者和医生的相互信任,共同攻克这样难关。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治疗方法日新月异,福建省肿瘤医院作为省内唯一的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具有丰富的肿瘤诊治经验。作为特需病房及临床营养科,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具有全程管理的优势,在精准的抗肿瘤治疗基础上,重视对患者营养状况的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细节所在。郭增清主任提醒广大患友,营养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已经日益重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尤其需要重视。
结直肠癌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建议
肠癌患者提倡低脂肪饮食,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或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脂肪、动物内脏、鱼子等;减少红肉、避免加工过的肉类摄入。
结直肠癌患者有腹胀、不全性肠梗阻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摄入粗长纤维食物及产气的食物,可适当补充可溶性纤维促进大便软化。应少渣饮食,蔬菜不能选择纤维多的叶菜类(菠菜,空心菜这一类的),可选择纤维少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去皮的西红柿。另外可选择无纤维的营养素如能全素、安素、康全甘等;含较多可溶性纤维的如能全力、康全力等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存在有腹痛、呕吐、腹胀、不排便、不排气等症状的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应严格禁食,就诊医院行肠外营养治疗。症状有所缓解时通常会表现为有排气或者少量的排便,此时可进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肉汤、米汤、稀粥、烂面条、果汁等。症状多半已经缓解或者无症状时,可酌情进易消化食物,如面包、豆腐、鸡蛋、鱼肉、瘦肉等。避免粗糙、油炸、辛辣、寒凉的食物摄入,例如粗粮、豆类、竹笋、油饼、辣火锅、冰淇淋等。其次肥肉、糯米粽子等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再次诱发肠梗阻,也需要避免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