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世界卫生日 | 为啥健康生活还会得肿瘤?

发布时间 :2024-04-07 18:49 | 来源:本网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主题定为“我的健康,我的权利”,中国宣传主题定为“人人享健康,共同促健康”。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啥健康生活,还会得肿瘤?

  经常听到病人说“我以前都没打针、吃药的,为什么一有病就得“肿瘤”?还有人说:“他抽烟、喝酒不得癌,我健康生活却患癌,到底要怎么预防癌症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了解“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

  人体是一个巨大的细胞王国,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和新生。细胞的生离死别每分每秒都在我们体内不断的上演着。细胞的每一次分裂都会从DNA的复制开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DNA复制并不都是100%的复制,而这些错误的复制就造成了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是生物进化和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一些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失控”的细胞分裂

  肿瘤(Tumor)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癌症和肉瘤,平常所说的恶性肿瘤指的是癌症。为什么会得肿瘤呢?实际上对肿瘤的通俗理解,就是一句话,不该长的疯长。本来成熟的细胞就不再分裂不再长了,但它突然失控了,就会不断地长,一个长两个,两个长四个,这些不受控制的细胞在成倍增长。而且它还会躲过“人体警察”——免疫系统的监管。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人类80%~90%的肿瘤与外部环境因素相关,也就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既往你没有打针和吃药的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会患上肿瘤。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外界因素

  1.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化合物、环氧化物、烷化剂等,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此外,食物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霉变食品等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患癌风险。接触致癌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癌症;一个人接触致癌物是否会患癌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接触数量、持续时间及遗传等因素。

  2.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紫外线等物理刺激可能激活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电离辐射:如医学检查中X射线、CT扫描等。少量接触不一定致癌,长期多次接触有患癌风险。紫外线:主要来自太阳光,长期暴晒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3.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细菌: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病毒:如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EB病毒感染会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寄生虫:如血吸虫感染,会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

  

自身因素

  1.遗传因素

  5%~10%癌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家族遗传的结肠癌、乳腺癌等。基因突变或遗传突变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2.内分泌因素

  尽管激素在人体中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它们也与某些癌症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例如,更年期不合理联合使用激素疗法(雌激素+黄体酮)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3.年龄和性别

  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此同时免疫功能在衰退,患肿瘤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此外,某些肿瘤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也可能存在差异。

  4.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这些习惯可能在你的生活中长期存在,而你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影响。

  5.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人体是否肥胖的重要指标。

  BMI=体重(kg)÷身高2(m)

  ① 体重过轻:BMI<18.5;

  ② 正常体重:18.5≤BMI<24;

  ③ 超重:24≤BMI<28

  ④ 肥胖:BMI≥28

 

  总之,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即使你以前没有打针和吃药的历史,也不能完全排除患上肿瘤的可能性。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定期进行体检和早期发现肿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确诊癌症,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