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癌症骨转移千万别放弃!合理干预,重拾希望~

发布时间 :2024-08-28 18:57 | 来源:本网

  日前,66岁的吴依伯(化名)在胃癌术后的第3年,复查时发现胫骨肿瘤。我院骨软组织肿瘤外科林飞跃医生接诊后,首先为他安排穿刺活检证实为转移癌,经过多学科讨论,对于孤立性的转移灶考虑通过手术根除,遂为其设计并实施胫骨瘤段切除与肿瘤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的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骨转移”这个词易让肿瘤患者心生恐惧,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放弃治疗,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骨转移的神秘面纱。
  
骨转移的真面目
  骨转移,即癌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骨骼。它并不罕见,50%癌症患者最终都会发生骨转移,甚至骨转移瘤的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0多倍,常见的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等。
  当癌细胞侵入骨骼后,会破坏骨骼的正常结构,引发一系列症状。骨转移最明显的症状当属骨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起初较为轻微,但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此外,还可能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扩散到脊柱的癌症会对脊髓造成压力,被称为“脊髓压迫”,如果不及时治疗,脊髓压迫会导致神经损伤,肢体麻木、无力,甚至瘫痪。这类患者大多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容易发生感染、压疮、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传统观念的误区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骨转移就意味着无法治愈,出现多发骨转移以后,认为已经‘无药可医’。事实上,对于可切除的寡转移灶,有治愈的希望,通常建议骨肿瘤科进行积极、彻底的手术,加上辅助性的综合治疗,能够为患者带来康复的曙光。另外,对于肿瘤晚期多发骨转移的患者,也并不是立即走入终末期,家属无法眼睁睁看着患者经受疼痛、残疾、失眠、抑郁等折磨,甚至“在家等死”,仍然具有重要治疗意义。
  因此,“癌症骨转移 = 时日无多”的观念已经过时,治疗前应尽力了解患者的病理类型、部位、分期、症状等,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多学科、多模式的综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骨转移病灶手术治疗的优势
  精准切除病灶:手术是治疗骨单发转移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通过精准手术操作,将转移到骨骼的癌细胞及其周围的组织彻底切除,达到有效去除病灶、缓解疼痛的效果,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例如,一位患有胃癌并单发骨转移到胫骨的患者,在经过专业的骨科医生评估后,进行了胫骨转移灶的切除手术。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重建骨骼功能:切除病灶后,还需要对骨骼进行重建,以恢复其正常的功能。医生可以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如人工关节置换、骨移植、金属材料内固定等。比如,对于发生在膝关节周围的骨转移,通过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可以重新恢复行走能力。这不仅让患者能够回归正常生活,还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合治疗巩固效果:手术并非孤立的治疗手段,通常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以全面控制癌症的发展。放疗可以杀死手术区域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化疗和靶向治疗则可以针对原发癌症进行全身性的治疗,防止癌细胞再次转移到骨骼或其他部位。
  
骨转移癌手术治疗的适应人群
  目前手术治疗主要面对以下几类人群:
  ✔ 病理不明,需行手术活检并切除者
  如果骨转移癌的病理类型不明确,需要通过手术活检来明确诊断,同时也可以切除病灶。
  ✔ 骨转移灶引发严重的症状
  即将或已发生病理性骨折、剧烈的疼痛药物无法有效控制以及脊髓受压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可以恢复骨骼的稳定性,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例如股骨颈的骨转移导致患者行走困难且面临骨折风险,手术干预能让患者重新获得行走能力。脊柱骨破坏造成的“脊髓压迫”者常导致严重的神经症状,甚至部分患者发生截瘫,手术可能有助于恢复部分功能。
  ✔ 骨转移病灶局限的患者
  单发或局限的骨转移病灶,且原发癌得到较好控制或者原发癌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的患者。例如某些乳腺癌患者在规范治疗原发癌后,发现单个骨转移灶,经过详细评估,可进行手术切除骨转移部位,以争取达到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可能。
  ✔ 预期生存时间较长的患者
  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好,原发癌的进展相对缓慢,且对系统性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反应良好,预计生存时间在 3 个月以上甚至更长,可考虑手术治疗骨转移灶。例如一些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由于前列腺癌本身的生长相对缓慢,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如果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骨转移带来的症状,延长患者的高质量生存时间。
  ✔ 年龄相对较轻、身体机能较好的患者
  即使出现骨转移,其身体的恢复能力和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也相对较强,这类患者也更有可能从手术治疗中获益。比如一位50岁左右的肺癌骨转移患者,身体其他器官功能良好,经过多学科评估后,进行手术切除骨转移灶可能会为其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
  ✔ 能有效控制原发癌的患者
  原发癌对治疗敏感,通过积极的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已经使原发癌得到明显控制,此时即使出现骨转移,也可以考虑对骨转移灶进行手术干预。例如某些早期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后,一段时间后发现孤立的骨转移灶,由于原发肺癌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对骨转移灶进行手术切除结合后续的综合治疗,有可能使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
  原发癌虽然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系统性治疗能够使病情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骨转移灶引起的症状较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信心,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手术的可行性。例如一些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过长期的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此时出现的骨转移灶如果导致剧烈疼痛或者影响肢体功能,手术可以作为一种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
  ✔ 对放、化疗不敏感的转移瘤患者
  有些骨转移癌对放、化疗不敏感,此时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和主要脏器、骨广泛转移者,不能手术治疗
  需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全身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或者骨转移已经广泛扩散,手术可能不再适用。
  因此,是否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原发肿瘤的类型、骨转移的部位、数量、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做出决定。
  林飞跃医生介绍,对于多发骨转移癌患者而言,全身的抗肿瘤治疗必不可少;对于局限性骨转移癌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为他们带来康复希望。要实现真正的康复,还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指导,进行适当的锻炼和营养补充。家属也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