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联合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在国际知名肿瘤流行病学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发表论著,详细报告了2011–2020年间福建省新发宫颈癌、宫体癌和卵巢癌的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RS)。
该研究显示,与2011–2015年相比,2016–2020年福建省新发妇科三大癌症的5年RS均呈相对升高趋势,其中宫颈癌年龄标准化的5年RS升高7.7%、宫体癌升高6.7%、卵巢癌升高6.3%。
▶按城乡地区分层,城市地区的妇科三大癌症5年RS均高于农村地区。
▲2011–2020年福建省三大妇科癌症分城乡地区的年龄标准化5年RS
▶按确诊年龄分层,5年RS存在年龄梯度,年轻患者往往预后较好。
▲2011–2020年福建省三大妇科癌症5年RS随年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
据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孙阳教授介绍:宫颈癌、宫体癌和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每年超过65万人因宫颈癌、宫体癌和卵巢癌而失去生命。在中国,这三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上升,但此前缺乏福建省妇科三大癌症生存率的全面数据及相关分析。
5年RS是评估癌症预后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当地医疗水平能力的重要反映。
“近年来,得益于我省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妇科癌症防治策略实施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2011–2020年期间福建省确诊的宫颈癌、宫体癌和卵巢癌的相对生存率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揭示福建省这三种癌症的特点和生存趋势,为今后妇科癌症防治公共卫生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孙阳教授表示。
无论哪种癌症,早防早筛是关键。孙阳教授对三大妇科癌症的早发现早筛查做出提醒:
宫颈癌
目前,接种HPV疫苗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措施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注射了HPV疫苗并不能彻底预防宫颈癌,无论是否接种过疫苗,都需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是目前预防宫颈癌发生和对病变进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宫体癌
宫体癌通常指子宫内膜癌,还包括子宫肉瘤等子宫体恶性肿瘤。对于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或围绝经期妇女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特别是已经超过绝经年龄仍未绝经的女性,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把这种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当成是“月经不调”或“更年期正常现象”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经期紊乱的女性,建议做超声检查看看子宫内膜的情况。如果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或有异常回声,建议通过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来区分良性与恶性病变。
卵巢癌
卵巢发生癌变或者长了肿瘤时,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特异的症状,确诊时大多患者已是晚期。一般而言,临床上会根据妇科彩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HE4等指标判断是否患有卵巢癌。
如果发现异常,找对专科,持续定期复查并监测肿瘤标志物非常重要。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预后最差。但随着治疗理念转变、医疗技术提升以及新药的研发,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也在逐步提升。因此,即使是晚期,也不要轻言放弃,应积极治疗。
此外,孙阳教授希望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及复发患者应放弃固有的“参与新药的临床试验,就是去当‘小白鼠’或‘试验品’的想法”。实际上,大多数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往往会从新药的使用中受益。特别是对于那些目前尚无确切有效治疗方法的晚期肿瘤患者,临床试验常常是患者最后的希望。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