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肝胆胰外科与超声科专家团队通过腹腔镜超声引导下成功为一名特殊部位的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56岁的冯先生(化名)1周前在外院复查肝脏MRI,提示肝S7存在结节状异常强化灶,随后转诊我院肝胆胰外科。入院后完善检查,显示肝S7占位,病灶大小2.4cm×2.0cm,考虑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鉴于患者肝硬化严重,肿瘤位置临近膈肌,同时术前超声检查示病灶显示较困难,经皮穿刺热消融可能损伤膈肌,经多学科讨论(MDT),团队决定为患者行腔镜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
术中肝胆胰外科团队根据病灶部位为患者建立2个腹腔镜戳孔通道并预先做好膈肌保护,超声科团队应用腔镜超声探头,根据术前MRI所示病灶区域进行全面探查,术中精准定位病灶并确定经皮穿刺进针点及穿刺路径,射频消融针经皮穿刺进入腹腔后在腔镜超声引导下沿腔镜超声探头引导槽穿刺进入病灶内,完成射频消融治疗,术中超声造影显示消融区呈无增强,病灶完全灭活。消融术后腔镜下对穿刺点进行彻底止血处理。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主任刘景丰教授表示,目前原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手段较多,热消融对于严重肝硬化、肝功能较差的小肝癌患者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癌热消融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腹腔镜超声引导下消融在腹腔镜及腹腔镜超声双重直视下进行,整合了腹腔镜技术及高频超声探头技术优势。我院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秉承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超声医学科唐丽娜主任医师介绍,术中超声直接贴在肝表面扫查,对病灶显示更加清晰;术中超声造影能更有效检出肝内病灶并定性,尤其对严重肝硬化背景下的小肝癌具有更大优势,从而实现精准定位、布针、消融治疗,团队在这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腹腔镜超声结合了外科腔镜手术技巧和高频超声高清显示的优势,为膈顶等特殊部位的小肝癌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式,该技术难点在于如何确定经皮穿刺的进针路径与腔镜超声探头穿刺引导槽高度一致,这需要超声医师驾驭腔镜超声探头的娴熟手法和外科医生对穿刺点的准确预判,因此实施该技术前的规范培训和经验积累显得尤为重要。
科室介绍
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
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汇聚大批肝胆胰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省内肝胆胰领域技术体系最完善、综合实力最强的诊疗团队,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新型靶向免疫药物治疗与放射治疗、钇[90Y]微球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转化后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形成优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国内著名胰腺外科专家虞先濬教授及肝胆外科专家刘景丰教授共同担任中心主任,肝脏外科王鲁教授及胰腺外科徐近教授分别担任肝胆肿瘤分中心主任及胰胆肿瘤分中心主任。
超声医学科
介入性超声是超声科的优势项目之一,在省内较早开展了超声引导下脏器病变穿刺活检、置管引流、射频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淋巴结转移、子宫肌瘤等。现在年介入超声诊疗量达16000人次,是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介入诊疗学组“介入超声万里行计划”培训单位。经过多年努力和发展,建立了以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诊疗为一体的诊疗模式,推动介入超声等6个亚专业组新技术的开展,其中超声引导下FNA-Tg测定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术中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辅助肝脏肿瘤术中定位、定性及微创消融新技术获2022和2023年度医院新技术创新奖。
目前主要开展的介入超声技术包括:
(1)射频、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淋巴结转移、子宫肌瘤等;
(2)注射无水酒精或聚桂醇硬化治疗肝癌、甲状腺肝肾囊肿及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浅表软组织血管瘤;
(3)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包括甲状腺、乳腺、淋巴结、肺、纵膈、胸腹膜、肝胆胰脾肾肾上腺、腹膜后、子宫卵巢盆腔、前列腺等脏器病变;
(4)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包括PTCD、胆囊肾盂造瘘、心包胸腹盆腔积液(脓肿)、肝脓肿等;
(5)深静脉置管及腹腔灌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