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作为全国科普护理教育基地,为大力普及宣传健康知识,3月6日,“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院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团队在影像楼会议厅举办了主题为“情暖三月——巾帼志愿关爱行”的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由护理部主任骆惠玉主持,300多名病友和家属积极参与。活动现场,外科系统总护士长刘雅清作《女性乳房保健与自查》讲座,分享乳房保健知识及自查技巧,既有科学指导,又有实用方法。妇科肿瘤放疗科护士长江梅英讲授作《妇科肿瘤患者检查那些事》讲座,通过专业解析化通俗易懂,让大家对妇科肿瘤检查的流程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健康知识,也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
此次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是我院关爱女性健康、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今后,我院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为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延伸阅读
女性乳房保健与自查
女性的健康是生活幸福的基石,而乳房健康作为其中关键一环,深刻影响着女性的身心状态与生活质量。乳房不仅是女性身体美的象征,更与女性的生理健康紧密相连。然而,诸多乳房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甚至乳腺癌等,正悄然威胁着女性的健康。提升广大女性的乳房健康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保健方法与自查技巧,是每一位女性需要重视的问题。
乳腺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旨在从源头上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一方面,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富含优质蛋白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品。规律作息,利于身体新陈代谢与激素水平稳定。同时,坚持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另一方面,避免暴露于致癌因素。减少不必要的放射线接触,如非必要不频繁进行胸部 X 光、CT 等检查。对于有乳腺癌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定期体检随访。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鼓励女性定期进行六步乳房自查:
青春期以后,女性就应该对自己的乳房倍加关注,一般每月认真检查一次,检查时间选在每次月经过后的1-2周为宜。无月经者,每月找固定一天。
第一步:肩膀挺直,双臂放在臀部,面对镜子,仔细观察乳房的形状,表面的肤色,有无凹陷,乳头有分泌物等;
第二步:举起手臂,重复第一步的观察;
第三步:涂好沐浴露,然后张开五指用指腹点点乳房,检查是否有肿块;
第四步:仰躺,将一个坐垫垫在一侧胸部的下面,并拢除拇指外其余4指,在乳房上滑动,以划圈的方式或先从内侧滑动到外侧,再从外侧滑动到内侧。感知乳房有无肿块、疼痛、分泌物等异常;
第五步:站立或坐下,使用第四步的方法再次触摸乳房。此外站立时,伸直右手指在左腋下,用指尖检查是否有淋巴结,同样方法检查右腋下;
第六步:用拇指和食指挤压乳头检查是否有从乳头流出液体的迹象
三级预防:康复与防治复发转移
对于已确诊乳腺癌的患者,三级预防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转移。
妇科肿瘤患者检查那些事
采集血标本的种类有哪些,要注意什么呢?
血标本检查是妇科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能辅助判断肿瘤的存在及发展情况。同时血常规、肝肾功等指标也能反映患者身体整体状态,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采血种类
血常规类:不需要禁食,避免高脂饮食,保持心情平静。
常规生化检查:禁食8-10小时,避免高脂饮食。
妇科激素类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测定等、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激素等。月经周期第3-5天,空腹,避免高脂饮食。
肿瘤标志物检查:空腹,避免高脂饮食。
免疫九项:避免高脂饮食。
凝血标本:避免剧烈运动,停用凝血药物
检查前注意点
保持心态稳定,为了服药可以喝少量白开水,采血前避免进食含碘高的食品、动物血液制品、含糖高的食品等。
尿、粪便常规标本留置时要注意哪些呢?
尿常规检查的优点价格
便宜;无创;或用于监测某些药物治疗对肾脏功能影响、观察治疗效果等,对泌尿系统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怎么才能留取完美的尿标本呢
晨尿、避免剧烈运动、留尿前不要喝太多水。妇科患者特别注意清洁采集部位,避免月经、阴道分泌物、粪便等污染。
粪便标本如何采集
挑取含有异常成分的粪便,如黏液或脓血便等成份、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必须从表面、深处多处取材,取3-5g(大拇指末端大小)送检,不得混有尿液、血液等。
妇检、肛检注意事项
妇检
妇检是妇科肿瘤诊断的基础检查手段,医生通过直接观察和触摸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
检查前准备:①避免性生活;②避开月经;③禁止阴道操作;④时患者放松身体,按照医生指示正确摆放截石位,双腿自然分开,膝盖弯曲并向外展,检查过程中如有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肛检
肛检对于了解直肠、盆腔后部情况至关重要,能帮助医生更全面评估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检查前尽量排空大便;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