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肿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12个月,药物治疗长期面临瓶颈。近年来,新型靶向治疗逐渐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曙光。
日前,一位对传统化疗耐药的晚期胆囊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返院复查,经我院肝胆胰肿瘤内科专家团队实施创新性靶向治疗后,肿瘤退缩超60%,生存期已超过2年。
2年多前,31岁的陈女士(化名)诊断胆囊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同时伴有肝内多处转移,在经过传统化疗后肝转移病灶进一步增大。面对这一治疗困境,肝胆胰肿瘤内科杨建伟主任医师、黄莎副主任医师精准锁定新兴治疗靶点DLL3(Delta样配体3),为其匹配一项全国多家医院共同开展的“ZG006在晚期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的II期剂量扩展临床研究”。该研究采用的药物ZG006是一种创新型三特异性抗体,这种创新药物如同“智能导航仪”,能同时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DLL3和T细胞表面的CD3,引导T细胞精准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治疗仅数月,陈女士肝内的转移病灶缩小超过60%,目前生存期已超2年,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杨建伟主任医师介绍,胆囊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仅占胆囊恶性肿瘤的1%,却以“恶性高、转移早、预后差”著称。在治疗方面,晚期神经内分泌癌的传统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常规化疗有效率低,容易出现耐药,可选择的药物也比较少,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新药研发迫在眉睫。DLL3是Notch信号通路的配体,在神经内分泌癌中高表达,是理想的治疗靶点。目前,DLL3靶向治疗包括以下三大方向:首先是抗体偶联药物(ADC),如SC-002,针对DLL3的ADC药物已初步确立在肺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良好疗效;其次是双特异性抗体或三特异性抗体,如Tarlatamab(AMG 757)、ZG006,可同时靶向DLL3和CD3,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巨大潜力;最后是CAR-T细胞疗法,临床研究已表明靶向DLL3的CAR-T对肺神经内分泌癌有效,未来可扩展至肺外的神经内分泌癌。
科室简介
肝胆胰肿瘤内科杨建伟主任医师、黄莎副主任医师牵头组建省内首个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小组及福建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MDT团队成员涵盖肿瘤内科、肿瘤外科、介入科、妇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内镜中心、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名专家,团队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相关指南的编写,定期与国内多家兄弟单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中心开展学习交流,不断提高专病专治水平及深化学术交流,紧跟国内外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科室在福建省内积极推广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个体化、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定期到各地市级医院进行神经内分泌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巡讲及义诊工作,推动省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诊疗工作。目前科室也承担了多项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临床研究,期望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同时,科室开展原发性及继发性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胆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联合肝胆胰外科、介入科、腹部放疗科积极推动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针对肝胆胰肿瘤并发症及药物治疗肝毒性的规范化诊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