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一直是大肠癌治疗领域的难点。肿瘤位置越靠近肛门,手术难度越大,既要彻底清除病灶,又要保留肛门功能,这对医护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协作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67岁的林先生(化名)因反复便血半年就诊当地医院,被确诊为距肛门仅4cm的低位直肠癌(cT3N1M0)。由于肿瘤位置低,当地医院建议切除肛门并永久造瘘。之后慕名求诊我院大肠癌诊治中心。杨春康主任接诊后,为患者进行肛门指诊。经综合评估,认为尽管肿瘤位置虽然较低,但仍存在保肛的可能性,于是团队着手制定治疗方案,在充分进行术前评估及多学科会诊后,决定实施手术治疗。
手术当日,杨春康主任团队通过3D腹腔镜高清成像系统精准定位肿瘤边界,实施ISR手术(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同时彻底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显示切缘阴性,达到根治切除的标准。术后第2天,林先生即可下床活动;第4天恢复半流质饮食;不到一周康复出院。出院前,他激动地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做这么复杂的手术,保住了肛门,生活完全没受影响!”目前,林先生控便功能良好,定期随访显示无复发迹象。
另一位患者,51岁的陈女士(化名)因排便习惯改变就诊我院大肠外科,确诊为距肛门仅3cm的直肠腺癌。由于肿瘤紧贴肛门括约肌,传统手术需切除肛门并永久造口。杨春康主任团队评估后,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术中,医生精准游离直肠,在高清视野下精细分离肿瘤,完整保留了神经血管束。通过机器人手术系统灵活的机械臂,精准缝合加固吻合口。手术历时4小时,出血量不足20ml。术后第3天,陈女士即可自主排便;20天后,控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她感慨道:“感谢医生们为我保住了肛门,如今的生活几乎和以前一样!”
杨春康主任介绍,大肠癌诊治中心在低位保肛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年完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超50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占比88%以上,术后5年生存率达76.8%。核心技术包括: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高清视野下精细分离神经和血管,减少术中出血;
ISR术式:针对极低位肿瘤,保留内外括约肌,避免永久造口;
荧光导航技术:术中实时标记肿瘤边界,确保R0切除;
加速康复外科(ERAS):通过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7天。
大肠癌诊治中心
福建省肿瘤医院大肠癌诊治中心是全省规模最大、专业齐全的大肠肿瘤诊疗机构,涵盖大肠外科、内科及腹部放疗科,开放床位115张,拥有70余名医护人员,年接诊大肠癌患者超13000人次,手术量达1500例以上,腹腔镜手术占比80%以上。中心依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资源,打破传统科室壁垒,借助MDT多学科协作,提供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相结合的全病程一体化诊疗方案。同时,通过科普宣传和高危人群筛查,建立早期预警机制,推动全省早筛早诊工作。
中心以《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为指导,创新应用达芬奇机器人、3D腹腔镜、荧光导航等微创技术,结合NOSES、ISR、TaTME、Bacon等术式,完成精准切除与功能保护。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探索出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模式,大幅降低术后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成功开展多脏器联合切除及复杂疑难手术,为患者争取最大生存获益和最佳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心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膜转移、遗传性大肠癌、难治性结直肠癌、放射性肠炎及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形成特色,构建全省最大结直肠癌数据库与肿瘤生物样本库,医疗与科研实力稳居省内领先、国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