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晚期患者因癌痛而陷入绝望。了解癌痛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止痛方法、走出常见误区,对患者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与家属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疼痛。比如合适的止痛药,舒适的体位,让患者能够更好的休息,进食,尽可能提升患者的的舒适度,能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在宫颈癌治疗领域具有强大的外科与放疗团队,并拥有系统先进的手术及放疗设备,每年均治疗大量的宫颈癌患者。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晚期宫颈癌的癌痛相关知识。
宫颈癌晚期为何会疼痛?
宫颈管被癌瘤阻塞,致使宫腔内分泌物引流不畅甚至形成宫腔积脓,患者会出现下腹部疼痛。癌肿侵犯宫旁组织,压迫或浸润输尿管,引发输尿管或肾盂输尿管积水,带来胀痛或痉挛性的下腹部剧烈疼痛。
不仅如此,癌肿压迫髂淋巴、髂血管,阻碍淋巴和血管回流,导致下肢肿胀疼痛。
侵犯骨盆壁并压迫周围神经,会让患者感受到下肢或骶、髂部的持续性疼痛。若癌细胞转移到肝、肺、骨等部位,相应转移部位也会出现疼痛。
癌痛分级与西医应对策略
为了准确评估癌痛程度,医学上采用分级标准。
轻度疼痛(1-3分),患者尚可忍受,睡眠正常;中度疼痛(4-6分),疼痛较为明显,睡眠受一定影响;重度疼痛(7-10分),患者无法忍受,常处于被动体位,伴有植物神经紊乱且难以入睡。
西医针对癌痛采用三阶梯给药原则。轻度疼痛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物,像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中度疼痛则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重度疼痛需使用强阿片类药物,例如吗啡。
除了按阶梯给药,西医用药还有其他重要原则。按时给药,能让药物在体内维持稳定浓度,持续发挥止痛效果;口服给药方便且相对安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方案;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细节,像药物的副作用等。若患者在取药、服药时遇到问题,或是出现新的疼痛、现有药物无法缓解疼痛,以及有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白天嗜睡难唤醒、意识模糊等情况,都应联系专业医疗服务机构。
中医的独特止痛之道
中医在癌痛治疗方面有诸多特色方法。
穴位按摩是常用手段,按摩合谷穴(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最高处)、太溪穴(位于足内侧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等穴位,用手指轻轻按揉,每个穴位持续3-5分钟,不仅能缓解疼痛,还对恶心、睡眠问题有改善作用。
艾灸同样效果显著,它能止痛、疏通气血、抑制肿瘤生长、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针灸时,取三阴交、蠡沟、太冲(均双侧),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产生酸、麻、胀感时疼痛常可减轻,若效果不佳还可加针双侧白环俞。
中药治疗依据不同功效用药,理气药可缓解脘腹胀痛,理血药对脘腹痛、痛经有效,温阳药能改善血液循环,镇静药可治疗胁肋胀痛等,解热药有清热定痛之效。
多样止痛法与误区纠正
除了中西医药物及理疗方法,还有其他实用止痛法。转移止痛法,如冥想、阅读喜爱的书籍、听轻快音乐并随节奏活动、看笑话相声等,能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受。
物理止痛法通过按摩疼痛周围皮肤、涂清凉止痛药或温敷,阻断疼痛信息向大脑传递。放松止痛法让患者全身放松,进行深呼吸等动作,阻断疼痛反应。
然而,人们对癌痛存在不少误区。有的病人认为控制肿瘤比控制疼痛重要,实际上两者同样关键,疼痛控制好更利于肿瘤治疗。并不是只有疼痛剧烈时才给药,临床中及时、按时用药更安全有效,拖延会导致更复杂的疼痛问题。服药后呕吐就马上停药也是错误的,多数不良反应几天后会自行消失。毁损引起癌痛的神经会导致瘫痪的认知也不正确,多数相关神经毁损后可有效止痛且不影响功能。另外,应用阿片类药物后仍疼痛仍然存在,因为癌痛原因复杂,且患者心理情绪等因素也会影响痛阈。
科室介绍
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作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福建医科大学与福州大学博硕士培养点,是国家第一批卵巢癌与宫颈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是福建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与福建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也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妇科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现下辖4个病区,编制床位220张,年收治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外阴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例数均居省内各大医院首位,尤其是在晚期、复发等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患者生存获益时间达省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在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基础上,科研工作提质增效,连续获批多项重要课题资助,尤其是在临床转化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目前,中心承担了大量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努力将最新的科技成果造福于广大肿瘤患者。未来科室将更加注重临床与科研协同发展,打造研究型、创新型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为助力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奋力前行。
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
林益彬 /文
徐沁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