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免疫治疗让直肠癌患者豁免手术

发布时间 :2025-07-10 17:16 | 来源:本网

  日前,一位直肠癌患者来院随访,经我院肝胆胰肿瘤内科专家团队采用免疫治疗后,肿瘤得到控制,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R)。

  2年前,赵女士(化名)因“大便反复带血”就诊当地医院,查出直肠癌,肿瘤位置很低,离肛门只有4厘米(医学上称为“低位直肠癌”)。这意味着如果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保肛非常困难,极可能需要永久性的肠道造瘘(挂粪袋),且手术前通常要经历放化疗。之后她慕名找到我院肝胆胰肿瘤内科杨建伟主任医师和黄莎副主任医师团队。经详细检查发现,她的肿瘤属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这个特性适合进行免疫治疗,即一种调动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方法。
  考虑到患者肿瘤的特殊分子类型,科室多学科专家(MDT)团队经过仔细讨论,决定为她尝试PD-1抑制剂免疫治疗,这样可以避免手术和放化疗。
  经过近一年的治疗,患者的直肠内的肿瘤病灶完全消失,达到了医学上的“临床完全缓解”。截至目前,这一疗效已持续保持了近两年,赵女士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直肠癌是一种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群,近年来年轻患者数量也在上升。对于肿瘤位置比较低(靠近肛门)的患者,传统治疗往往面临一个难题:为彻底切除肿瘤,不得不切除肛门并进行肠道造瘘(即在腹部开口挂粪袋)。这不仅手术创伤大,术前通常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放化疗,整个过程对患者身体和生活质量影响都很大。不过,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直肠癌(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通过免疫治疗有可能避免手术和放化疗,使患者保住肛门,恢复正常生活。
  黄莎副主任医师介绍,免疫治疗为特定类型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有机会在不进行手术和放化疗的情况下,实现肿瘤的显著退缩甚至完全消失,从而保住肛门和正常的排便功能,极大地提高生存质量。
  因此,在确诊直肠癌后,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相关的检测(如基因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这些检查就像是为肿瘤做一次“深度分型”,能帮助医生精准判断患者是否属于能从免疫治疗中极大获益的类型(如MSI-H),从而为患者制定最合适、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福建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肿瘤内科开展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胆道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联合外科、介入科、放疗科积极推动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针对消化道肿瘤并发症及药物治疗肝毒性的规范化诊疗体系。
  由杨建伟主任医师、黄莎副主任医师牵头组建省内首个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小组及福建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参与多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相关指南的编写,在福建省内积极推广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个体化、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
  科室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关注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聘我国药物性肝损伤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茅益民教授为特聘教授,构建全面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诊治体系,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及疗效。
  科室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每年新启动参与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超过40项,目前在研临床研究60余项,每年惠及400多例肿瘤患者,涵盖了消化系统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全程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肝胆胰肿瘤内科/供稿
  黄莎/文
  杨建伟/审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