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腹部放疗科成功开展金标导引联合同步呼吸追踪的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成功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为肺癌、肝癌、胰腺癌、肾上腺癌、肾癌等受呼吸运动影响显著部位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精准的“无创外科”级放射治疗方案。

核心技术:强强联合,精确锁定移动靶点
金标导引:植入体内的“GPS定位器”。对于深部(如肺部、肝脏实质内)的肿瘤,在治疗前会通过微创方式,将极其微小的金属金标(约米粒大小)精准植入肿瘤内部或周边。这些金标在CT或X射线下清晰可见,作为精准、不可移动的参照物,为射波刀提供极其精确的治疗靶点坐标定位基础。解决了传统影像(如体表标记)可能存在的皮肤牵拉、器官移位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呼吸追踪技术:捕捉肿瘤的“呼吸韵律”。利用先进的同步呼吸追踪摄像头,实时、连续地监测患者的呼吸运动模式。系统通过数学模型,精确地将金标的动态位置与患者实时的呼吸周期变化关联起来,建立呼吸运动与肿瘤位置偏移的三维模型。
射波刀:灵活的“机器人放射狙击手”。射波刀系统拥有高智能的机器人手臂,搭载紧凑型直线加速器。在治疗过程中,机器人手臂同步跟随由金标定位和呼吸追踪模型预测出的肿瘤时位置。治疗束从数百个不同角度动态地对准移动的肿瘤进行照射,确保高剂量辐射能“如影随形”地、精准聚焦在肿瘤目标上,同时最大程度避开周围的正常组织。
金标+呼吸追踪+射波刀“三剑合璧”的显著优势
极致精准:通过体内金标定位克服外部定位误差,联合呼吸追踪模型动态预测,将射线对准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尤其克服了呼吸运动导致的“目标漂移”这一难题。
安全性倍增:最大限度降低了对紧邻肿瘤的重要器官(如肺部健康组织、脊髓、心脏、肠管、肝脏正常组织等)的辐射剂量和损伤风险,显著减少了放射性肺炎、肝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适应症拓宽:使得位于呼吸动度大区域(如肺尖底部、肝脏、胰腺等)的肿瘤,以及邻近关键器官的复杂肿瘤,能够更安全地接受高剂量、根治性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SRS),部分病例甚至能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
提高成功率:超高精度的照射确保了肿瘤细胞接受到预期的杀伤剂量,理论上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肿瘤消除或显著缩小的成功率)。
优化治疗体验:部分情况下,无需患者进行繁琐的屏气训练或强制使用压迫装置(如腹压板),治疗过程更自然舒适。对于不能长时间屏气的患者(如心肺功能不佳者),尤为适用。
临床意义与患者获益
该技术的开展,是我院放疗科持续提升肿瘤诊疗水平、造福患者的重要体现。
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而言:
❖ 可能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更高的肿瘤控制率)。
❖ 显著降低正常组织损伤带来的痛苦和后续治疗负担(如肺炎、肝功能异常等)。
❖ 提高生活质量,缩短恢复时间。
❖ 对于无法手术或不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高度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选择。
应用范围
目前该项技术已常规应用于我院治疗的肺部肿瘤(原发及转移)、肝脏肿瘤(原发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胰腺癌、肾上腺肿瘤、肾脏肿瘤等受呼吸运动影响显著的病种。
放疗科主任吴君心介绍,金标联合呼吸追踪的射波刀技术是当前最精准放疗技术之一。它将体内精确定位与呼吸动度的完美预测相结合,让“射束”能够“实时”地追踪目标。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患者安全与疗效的保障。我院成功开展此项技术,彰显了我们在复杂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综合实力与引领地位。
陈炬辉主诊医师表示,这是一位特殊的肝细胞癌患者。肿瘤位于肝右叶近膈顶,紧邻膈肌和肠道。患者本身患有中度肝硬化,手术风险高且难以完整切除;射频消融受气体遮挡和膈肌运动影响,也面临困难。更为棘手的是,患者呼吸幅度较大,常规放疗极易损伤膈肌和肠道,或为了保证安全而大幅降低剂量,导致疗效不佳。此次在采用金标导引联合同步呼吸追踪射波刀技术后,医疗团队成功地将4枚金标植入肿瘤旁肝组织内。
治疗计划设计上,团队充分利用了该技术“动态追踪、精准锁敌”的优势。在治疗执行过程中,机器人手臂搭载的加速器根据实时预测的肿瘤位置动态调整照射角度和剂量分布,确保了高剂量射线如影随形地精准聚焦于肿瘤本身,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开了呼吸时上下移动的膈肌、毗邻的肠道以及瘤旁重要血管。整个过程患者呼吸自然,避免了强制性屏气的不适。这种“外科级”的精准放射杀伤,为这位难以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实现局部根治的希望,同时将治疗相关的放射性肝损伤和胃肠道并发症风险降到了最低。
我院始终秉承“患者至上、精益求精”的理念,致力于引进和开展国际前沿的诊疗技术。金标导引联合同步呼吸追踪射波刀治疗的开展,为众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我院将继续优化流程,积累经验,让更多患者从这一尖端的精准放疗技术中获益。
腹部肿瘤放疗科/供稿
丁剑鸣/文
吴君心/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