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全球顶尖医疗设备接连落户,当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临床实效,福建省肿瘤医院已然站在国际肿瘤治疗的前沿。从最初的苏联钴—60放射治疗机,到如今的磁共振加速器;从依赖经验的“模糊治疗”,到AI加持的“精准打击”,福建省肿瘤医院近40年的科技跃迁,正是福建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翻开福建省肿瘤医院的成绩单,一组组成绩格外亮眼:近年来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80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0余篇。在2019—2021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肿瘤专科最高等级A级。
作为福建省内最先建立完整放射治疗技术体系、也是省内规模最大的放射治疗中心,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在历任学科带头人林祥松、潘建基、陈传本、吴君心教授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创新、砥砺前行,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放疗高地。医院何以实现“胜人”且“自胜”?答案就写在每一次技术突破里,镌刻在每一份科研成果中。从蓄力追赶到同台竞技,从谋篇布局到扬帆远航,医院始终守正创新,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化改革,以发展眼光澎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成为在生机勃勃的高质量发展实践里读到的答案与明天。
厚积薄发 跟跑稳筑根基
近日,随着M6型射波刀、磁共振加速器等全球顶尖设备的启用,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技术已跻身国际一流行列。但鲜有人知,40多年前,物理师和技术员们仅靠算盘、计算尺和手写公式,为福建肿瘤放疗打下了最初的“精准基石”。
1976年11月19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批复筹建肿瘤医院。经过设施基建、人员培训,1984年7月放疗科开始治疗患者,当时,医院设备还很少,而决定放疗效果的核心技术——剂量计算与治疗计划,全靠放疗医师、物理师和技术员手工完成。建科初期,只有一台老式钴60治疗机。这台设备治疗精度只能达到厘米级。每次治疗前,技术员都要趴在暗房的红灯下,对着X光胶片用尺子量出肿瘤轮廓,再用算盘一遍遍计算剂量分布。但也正是这些“笨办法”,却为后续技术突破筑牢根基,大量的鼻咽癌、宫颈癌、食管癌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1997年,医院获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成为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肿瘤专科医院。从建科开始,医院一直作为全省放射治疗的学术带头单位,在省内率先开展全身电子线照射、术中放射治疗、深部热疗、高剂量率后装腔内及插植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光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疗、IGRT、VMAT、TOMO放疗等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填补省内空白。2002年,福建省放疗质控中心在医院挂牌成立,制定出全省首个放疗质量规范。
奋勇争先 并跑突围展锋芒
步入21世纪,福建肿瘤防治需求日益迫切。面对挑战,福建省肿瘤医院开启了技术突围之路。
放疗科发展成为3个亚专科,拥有5个病区和2台TOMO治疗机、射波刀、MR加速器共9台高端放射治疗加速器,人才队伍包括临床医师74人,物理技术人员77人,护士137人,博导6人,硕导24人。在鼻咽癌、食管癌、宫颈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福建省科技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等奖项,牵头制定鼻咽癌国际分期、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的肿瘤放射治疗质量安全评价标准指南等。
2023年以来,医院迎来技术井喷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射波刀)——Cyberknife M6的到来,让精准放疗迈入了新维度,可从全向1700多个入射角度中选择最优的角度进行剂量雕刻,并可进行六维追踪照射,实现精准的肿瘤放射外科手术。
创新不只在设备。同年,医院与厦门大学联合研发的“肝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芯片”获国家发明专利,将早期肝癌诊断率提升20%。医院还联合高新技术企业AI实验室开发智能放疗计划系统,可自动勾画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如脊髓、肺),计划生成时间从4~6小时缩短至30分钟,且靶区覆盖率提高15%,2025年已在全院推广应用,累计完成1200例患者治疗。
医院针对东南沿海高发的鼻咽癌、肝癌等病种,建立了16个单病种诊疗规范,其中3项被纳入国家指南。针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提出“同步放化疗+免疫维持治疗”方案,2024年临床研究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从6.8个月延长至11.2个月,相关结果在2025年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上做口头报告。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福建省肿瘤医院正以创新为笔,写下了让医院在多个领域实现从并跑到局部领先跨越的“硬核答卷”。
敢立潮头 领跑跨越
创辉煌3月17日,引进的HarmonyPro高端直线加速器,创全国首例膀胱癌应用、全省首个全程高清可视化在线自适应放疗,让治疗误差锁定在发丝级,宣告着福建放疗迈入动态精准时代。
5月30日,福建省首台M6型射波刀启动,亚毫米级精度的射线精准命中肝癌、前列腺癌、肺癌等肿瘤,开启精准放疗新篇章。6月5日,全球顶尖的磁共振加速器(Elekta Unity)落户,推动福建放疗进入“磁共振引导”新时代。
技术领跑的背后,是科研体系的蓬勃生长。2023年,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创下新高,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共建的“离子治疗联合实验室”正加速推进。更让人振奋的是,医院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零的突破,11项发明专利中,5项已牵手企业,让实验室里的创新真正变成了患者床边的希望。
目前医院滨海院区正在建设国际一流的重离子质子放疗系统,具有超导、小型化、360度旋转机头及质子、重离子、氧离子多离子治疗的最新技术,是攻克肿瘤的国之重器。创新不停歇,面向未来,福建省肿瘤医院将持续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国家肿瘤区域中心的征途上昂首向前,奋力写好健康福建“硬核答卷”。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