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脖子上的肿块后没引起重视,没想到一天天变大,最后竟然是鼻咽癌。”近日,41岁的刘先生(化名)在福建省肿瘤医院鼻咽癌诊治中心完成了全程放化疗,肿瘤明显缩小,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回忆这半年,他既懊悔当初未及时就医,更感慨治疗团队的心理守护,让他从恐慌焦虑走向了积极康复。
今年3月,刘先生偶然发现颈部双侧出现肿块,起初以为是普通炎症,未放在心上。可仅一个月时间,肿块就明显增大,按压时还伴有轻微痛感。他急忙到医院检查,初步结果竟提示“鼻咽癌可能”,这一消息让他瞬间慌了神。
随后,刘先生转诊至我院鼻咽癌诊治中心,邱素芳主任医师团队为他展开全面检查:鼻咽部MRI显示,鼻咽恶性肿瘤已累及咽后间隙、翼内肌、枕骨斜坡等多处结构,双侧颈部及锁骨上还有多发淋巴结转移;活检病理确诊为非角化性未分化型癌,EB病毒DNA拷贝数也显著升高。经多学科专家会诊,他被明确诊断为鼻咽癌Ⅲ期(AJCC第九版),初步排除远处转移,为后续治疗留足了机会。
针对患者病情,医疗团队制定了4周期的化疗和35次调强放疗的综合方案,放疗靶区精准覆盖鼻咽原发灶及双侧颈部转移区域,确保在控制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治疗期间,团队除了监测营养、免疫状态,心理支持更是全程跟进。刘先生刚入院时,因担心病情和放化疗副作用,常常彻夜难眠,非常焦虑。邱素芳主任医师用通俗的语言拆解治疗方案,分享同类型患者的康复案例,帮他放下“未知恐惧”。当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反应时,护理团队教他做“鼻咽八步操”,指导正确的洗鼻方法,缓解局部不适。
“刚开始知道要做35次放疗,我心里特别打怵,怕自己扛不住。”刘先生坦言,治疗初期的焦虑曾让他多次想打退堂鼓,但每次情绪低落时,医生的开导、病友的鼓励,还有复查时EB病毒DNA持续下降的结果,都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日前,患者到医院复查,影像学显示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各项指标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专家提醒:积极干预+心理支持,鼻咽癌5年生存率超90%
邱素芳主任医师强调,鼻咽癌在我国南方高发,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颈部无痛性肿块、涕中带血(尤其是晨起回吸涕带血)、耳鸣、鼻塞等都是典型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务必及时做鼻咽镜、CT或磁共振检查,以及EB病毒血清学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临床数据显示,早期鼻咽癌患者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90%,中晚期通过综合治疗,生存率也能显著提升。”邱素芳主任医师表示,治疗期间的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患者容易因病情、副作用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影响治疗配合度和免疫力。因此,医疗团队要将心理疏导纳入治疗全程,家属多给予陪伴鼓励,患者也应主动沟通诉求,多方合力才能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疾病,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鼻咽癌学科群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头颈临床专科放射治疗学科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建设项目单位主要学科群之一、福建省特色领先学科,福建省肿瘤医院临床重点专业科室,人才、设备、技术、科研、教学的实力达国内一流水平。开科40年来,科室积极开展鼻咽癌诊治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诊疗的各项新技术,使得鼻咽癌的疗效得到大幅提高。现设2个专科病区,110余张床位,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共有主任医师9名(二级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目前,年接诊鼻咽癌病例约1000例,承担了全省约一半的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任务。
鼻咽癌诊治中心/供稿
张曲霞 翁友良/文
邱素芳/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