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问世为肿瘤治疗带来了突破,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的普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的管理成为新的挑战。数据显示,ICI治疗导致的全级别irAE发生率为66%,其中3级以上严重irAE占14%,约0.45%的病例因irAE死亡。ICI不良反应可累及皮肤(34%-45%)、胃肠道(13%-32%)、肝脏(4%-8%)等多个系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糖皮质激素是irAE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中仍有10%-20%的患者表现为激素抵抗或激素依赖。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不仅可能引发机会性感染、消化道出血、代谢紊乱等并发症,还可能潜在削弱ICI的抗肿瘤疗效。
目前指南建议激素抵抗或者不耐受患者有多种二线免疫制剂,例如TNF-a抑制剂、IL-6单抗、JAK抑制剂以及多种免疫相关因子的阻断剂或者激动剂,但上述细胞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均缺乏高级别的前瞻性研究作为循证医学证据,多根据个案报道探索性给药。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非激素”替代或桥接方案,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迫切需求。近期,我院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内科(肿瘤免疫治疗中心)在陈誉主任医师、林晶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启动两项前瞻性免疫不良反应临床研究:托法替布/阿达木单抗用于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前瞻性、单臂2项Ⅱ期临床研究。
张女士(化名)是一位晚期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自2024年7月起接受免疫双抗治疗,肿瘤缩小30%以上。然而,2025年5月她出现了进行性加重的大面积皮疹,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后仍无改善,细胞因子检测过高(IL-2 468.5pg/ml)。陈誉主任医师团队迅速调整治疗方案,启动JAK抑制剂治疗,患者的皮疹得到显著控制,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影像学复查显示,肿瘤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
01.关键入组标准
已明确诊断为ICI相关的irAE(累及皮肤、肠道、肝脏、关节/肌肉、心脏等任一系统);经规范激素治疗后仍表现为激素抵抗或激素依赖。
02.联系方式
研究PI:陈誉主任医师
临床研究助理:詹玲蓉
咨询电话:15790527671(工作日8:00-17:00)
研究地址:福建省肿瘤医院19区(新外科大楼25层)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预约筛选,请在工作时间致电咨询!
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内科(肿瘤免疫治疗中心)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以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为学科特色的肿瘤内科亚专业。科室编制床位32张,科室共有2名正高级职称专家、2名副高级职称专家和7名中级职称专家。作为福建医科大学与福州大学的博士、硕士培养点,科室现有1位博士生导师和3位硕士生导师。在学科带头人陈誉副院长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室在黑色素瘤、泌尿及软组织肿瘤内科的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陈誉主任医师、陈玲主任医师和林晶副主任医师作为主要执笔者,参与了多部国家级指南的制定。
科室注重临床与科研的结合,多位骨干成员参与和主持了十余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包括中青年重大项目、联合创新课题等。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ASCO、ESMO等国际知名会议上进行报道和展示,并发表了60余篇SCI文章,其中包括在《JAMA Oncology》等刊物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2024年,围绕黑色素瘤核心内容申报的《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体系的构建和研究》项目,荣获福建省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建科起,科室承担了70余项临床研究,跻身国内该领域第二,推动了5个创新药物的中国上市,赢得业界高度认可。在积极开展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科室还注重在新技术方面的探索,为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措施。目前,科室开展了“人工智能皮肤检查灯辅助皮肤疾病诊断技术”和“溶瘤病毒皮下注射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技术”等新技术,荣获“福建省肿瘤医院医疗技术创新奖”。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科室能够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先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科室将继续关注和应用最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内科(肿瘤免疫治疗中心)/供稿
陈丽珠 陆玉萍/文
林晶/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