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科学认识室早——心脏的“早跳”

发布时间 :2025-09-15 17:02 | 来源:本网

  在日常心电图检查中,“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一个常见诊断。不少人一看到“室早”二字就心生紧张。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接下来将带您科学认识室早,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01.什么是室早?
  心脏之所以能规律跳动,全靠“窦房结”这个“总指挥”每分钟稳稳发放60-100次信号。但有时候,心室里某个心肌细胞过于“心急”,不等指令就提前跳动一次,便发生了室早。之后,心脏会歇会儿调整节奏——那种“心里咯噔一下”或“漏跳一拍”的感觉,正是室早引起的。
  
02.为什么会发生室早?
  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紧张焦虑、过量摄入咖啡、浓茶或酒精。若能消除这些诱因,大多数室早现象会自行消失。
  其他疾病引发:比如冠心病、心衰等心脏问题,缺钾、缺镁(电解质不够),某些药物(如化疗药),以及甲亢、贫血等。肿瘤患者需特别注意,治疗期间出现呕吐腹泻易导致电解质丢失,部分化疗药也可能对心脏产生影响。
  特发性室早:经全面检查仍找不到明确原因,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03.室早有什么危害?
  对于没有基础心脏病的人,室早大多是良性的(健康人群进行24小时心电图检查,约半数可检出)。然而,若长期频繁出现,可能导致心脏变大、心功能下降;若伴有头晕、胸闷,或本身有心脏病(如心衰),则需警惕其潜在风险。
  
04.查出室早怎么办?
  及时就医:前往心内科咨询,切勿自行用药或调整药物(尤其是肿瘤治疗药物)。改善习惯:保证良好睡眠,减少摄入刺激饮品,戒烟,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钾、镁。药物治疗:若症状明显或早搏频繁,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手术干预:若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耐受副作用,或早搏超1万次/24小时,可考虑进行射频消融(微创“修正”病灶)。
 
  室早其实是心脏发出的一份“健康提醒”,不必过度恐慌,但也别忽视。及时就医明确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心脏便能保持平稳跳动。
  心肺功能科/供稿
  张艺森/文
  蔡丹/审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