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医院概况

HOSPITAL SITUATION

党群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科室与专家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院务公开

MANAGEMENT BY

医疗服务

Medical services

重点学科

KEY DISCIPLINE

党务公开

Party affairs

特色医疗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特色医疗技术

  近日,我院乳腺肿瘤诊治中心成功为一位非洲籍黑人女性实施巨乳缩乳上提整形手术。术后患者胸部形态恢复自然挺拔,外观改善显著,充分展现了我院在乳腺整形修复领域的技术实力与美学追求。   该患者因双侧乳房过度发育(巨乳症),长期伴随肩颈负担、皮肤湿疹及心理困扰等问题,强烈渴望通过手术重塑胸型、重拾自信。黄志坚副主任医师接诊后,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乳房皮肤松弛度及腺体体积,决定采用经典的“倒T术式”(即Wise pattern切口),在缩小乳房体积的同时进行精准上提,以实现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术中,在保留乳腺血供和神经感觉的基础上,切除多余腺体与皮肤,将腺体重新塑形并固定于较高位置,同时将乳头乳晕复合体上移。切口设计沿乳房下皱襞呈倒T状,最大限度隐藏疤痕,符合美容外科的隐蔽性原则。术后乳房形态饱满对称,下极轮廓自然,上提效果持久,患者十分满意。   乳腺肿瘤诊治中心主任宋传贵教授表示,本次手术融合了肿瘤整形中的组织保留理念与美容外科的精细操作,体现了“形态-功能-心理”三位一体的治疗模式。随着跨文化医疗需求日益增多,此次为国际患者成功手术,彰显了我院乳腺整形技术的普适性与先进性。未来,中心将继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推动乳腺整形手术的规范化与个性化发展,助力更多国内外患者实现健康与美丽的双重目标。   乳腺肿瘤诊治中心/供稿   黄志坚/文   宋传贵/审

  近日,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成功为一名肝癌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R)后腹主动脉瘤进展的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充分体现了我院在肿瘤精准诊治与血管疾病微创介入领域的实力。   去年11月,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CNLC分期Ib期),同期查出直径4.5cm的腹主动脉瘤。肿瘤与血管介入科余文昌主任医师接诊后,全面评估病情,鉴于患者腹主动脉瘤暂未达手术指征(通常≥5cm或年增长≥1cm需干预),建议密切随访观察。而针对肝癌病情,经多学科讨论(MDT),认为不适合行外科切除,建议采用“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三联综合治疗方案。   在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于今年4月复查提示肝内肿瘤完全灭活,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范围,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R),进入定期随访阶段。9月下旬,患者返院复查,肝癌相关指标持续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征象。   同期进行的腹主动脉瘤CTA复查提示瘤体直径增至5.2cm,较基线增长0.7cm,且瘤体形态不规则,存在瘤体随时破裂出血的风险。多学科讨论后,一致认为具备明确手术干预指征。结合患者既往肿瘤综合治疗史、全身状况及血管条件存在特殊性,最终确定采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以拆除患者体内这一“不定时炸弹”。   手术当日,在方主亭副院长的指导下,余文昌主任医师团队精准完成血管穿刺、导丝导管操控、支架定位释放等关键步骤。整个手术在腔内微创模式下用时1小时完成,充分展现了科室高效协作能力和精湛技术水平。术后,医护团队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患者恢复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短期内即达到出院标准。   余文昌主任医师表示,该案例的成功救治,关键在于“因病情制宜”的精准诊疗策略。前期针对不可切除肝癌的病情,采用TACE联合靶向、免疫的三联方案实现临床完全缓解(CR),为患者提供长生存获益;后期在腹主动脉瘤增大且破裂风险升高时,结合患者肿瘤治疗后身体特殊性,制定并实施微创腔内修复术,最大限度降低了手术创伤。这提示对于肿瘤合并血管病变的患者,需建立“动态评估病情-精准匹配方案“的诊疗思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才能实现整体疗效最大化。   方主亭副院长强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对手术精度和团队配合要求极高,尤其针对有肿瘤治疗史的患者,需兼顾肿瘤治疗后身体状况与血管病变特点,手术难度和风险倍增。此次手术的成功,正是肿瘤介入与血管介入深度融合的体现,彰显了我院在肿瘤精准诊治基础上开展复杂血管介入的综合能力。长期以来,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深耕双领域技术融合,不断强化学科建设,提升肿瘤合并血管病变等复杂病例的诊疗能力。未来,科室将继续推进微创介入技术创新,以更精准的肿瘤诊疗与血管介入服务,守护百姓生命健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创新项目,整合外科、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方面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钇90-SIRT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单位,也是福建省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单位。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动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胸腹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隔绝术、外周血管血栓机械取栓以及血管闭塞支架成型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肿瘤相关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瘤、动脉夹层、外周血管闭塞、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   肿瘤与血管介入科/供稿   刘伟夫/文   余文昌/审

  近期,我院胸部肿瘤内科成功救治一名晚期肺腺癌患者,展现了医院在处理前沿治疗并发症方面的综合实力。   患者因晚期肺腺癌在当地医院经多程治疗后耐药,于今年1月转入我院,接受PD-1/VEGF双抗药物免疫治疗,肿瘤得到控制。在接受免疫治疗2个月后,出现免疫相关性皮疹,接受激素甲泼尼龙大剂量降阶梯治疗,在激素减量过程中,患者突发严重咳嗽与气喘,血氧饱和度低下,生命健康告急。经检查,确诊为4级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这是死亡率极高的急危重症。   胸部肿瘤内科张晶主任医师团队接诊后,立即将患者转入亚重症监护病房,实施高流量氧疗,为后续治疗抢下宝贵时间。医疗团队快速打出治疗“组合拳”,包括激素冲击、精准抗感染、抗肺纤维化。在亚重症病房内,医护团队24小时密切监护,根据病情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经过精心救治,患者症状逐日缓解,一周左右摆脱高流量氧疗,复查CT显示肺部炎症显著吸收。最终,他呼吸顺畅、康复出院。后续1个月,3个月及半年定期返院复查,肺炎及肿瘤均控制良好。   此例重症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胸部肿瘤内科在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救治上已具备领先的区域级实力。随着免疫疗法普及,识别与处理其相关副作用,已成为肿瘤中心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院已构建起从快速诊断、重症监护到多学科协作的成熟救治体系,为接受前沿治疗的患者提供坚实保障。   我院胸部肿瘤内科亚重症监护病房成立于2025年7月,设于内科大楼25病区,是一支集先进硬件与专业医护团队于一体的重要医疗力量。病房配备有床边支气管镜、双水平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等重要设备,专注于收治肿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肿瘤相关急症,以及抗肿瘤治疗中出现的重症并发症的患者。该病房的运行,标志着我院在肿瘤危重症救治方面建立起更加迅速、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复杂重症肿瘤患者提供了又一道生命保障。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下设3个病区、开设床位99张,主要收治肺癌、食管癌、胸腺瘤、恶性胸膜间皮瘤、纵隔肿瘤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年均收治患者17000余人次。经多年学科建设,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的胸部肿瘤内科亚专科。目前治疗手段已涵盖各种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食管癌的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抗肿瘤药物治疗及EBUS、TBNA、气道内支架置入术、内科胸腔镜、CT引导下经皮肺穿术等介入治疗,是省内能够系统综合诊治胸部肿瘤的少数亚专科之一,对各类胸部肿瘤尤其是疑难病例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科室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医护人员,现有医师38名,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4名,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科室是国内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单位、全国CINV管理示范病房、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肿瘤临床研究协作分会、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多位专家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CSCO肺癌诊疗指南、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等指南与共识的编委。近年来,在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临床研究。目前,科室承担了近200项国际或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包括晚期肺癌一线免疫联合治疗,免疫耐药后的治疗,肺癌少见靶点靶向治疗,以及驱动基因阳性耐药后的治疗,新型的免疫治疗,ADC类药物的临床等等。努力为广大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手段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胸部肿瘤内科/供稿   徐贻佺 张晶/文   何志勇/审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层林尽染。10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 30 余家医疗机构的医护团队齐聚一堂,走进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近距离治疗中心实地参观学习。这一强大“引流”效应的背后,是福建省肿瘤医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业内标杆”一体化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与妇科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同日,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承办的福建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2025年会暨近距离放射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在医院举行。我院院长孙阳教授出席并致辞。   复发患者遇 “治疗梗阻”   AI 模拟 + 创新植入方案实现无痛放疗   本次学习班的重中之重是一场特别的“操作演示”——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妇科放疗亚专科主任徐沁为一位年近70的徐奶奶(化名)进行“影像引导下的近距离放射治疗”。   徐奶奶二十多年前首次发病时接受过放疗,但鉴于当时的技术,虽然治愈了疾病,却导致阴道壁粘连的后遗症。因而,此次癌症复发,医生们无法通过常规自然路径进行近距离放疗操作。   徐沁主任团队没有被难题困住,而是创新设计了从臀大肌两侧插植入路的特殊治疗方案。更让人惊叹的是,治疗前团队提前运用 AI 技术模拟出了完整的治疗通道和植入过程,并设置了3D打印模版确保实际操作时每一步都精准无误地绕开主要血管,精准阻击肿瘤。短短半个小时,徐奶奶在麻醉下无痛完成了治疗。   这一看似轻松的操作背后,凝炼了科室团队顶尖创新的医技,以及无处不在 “以患者为中心”的巧思。   从“多室奔波”到“一站式诊疗”   近距离放疗中心重构治疗流程   手术演示顺畅的背后,是省肿瘤医院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的深度改革和创新。   “近距离放射治疗又称为腔内放射治疗或后装放疗,是妇科肿瘤特别是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说放射治疗是一顶皇冠,那么近距离治疗一定是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徐沁主任介绍。   2025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正式启用。中心的设备配置堪称 “顶配”。建成国际标准的层流级后装治疗手术操作平台;引进全球领先的Flexitron HD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系统,该系统能实现更精准的剂量分布控制,有效降低正常组织损伤风险;配套最新型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与高分辨率超声影像系统。构建了从“精准定位 — 智能施照 — 实时监控 — 动态评估”的全流程、闭环式诊疗链,实现了个体化与精准化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很多医院需要患者在 CT 室、手术室、治疗室之间来回奔波,这里从 CT 模拟定位、肿瘤置管、麻醉,到最终的治疗,所有流程都在一个区域内完成,患者无需走动就能享受到全流程诊疗服务。   “一体化诊疗中心启用后,中心一个早上最多能做二十台后装治疗。” 徐沁主任介绍道,这样的一体化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治疗效率,更减少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不适与风险。目前,省肿瘤医院近距离放疗年治疗量在全省占比高达70%。   与外照射更依赖设备相比,后装更考验的是医生的技术。徐沁主任解释说:“就像外科手术一样,我们要在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或施源器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部或肿瘤周围,同时避开血管、直肠、膀胱等重要器官,肿瘤针放得准不准、分布均不均匀,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为保障治疗效果,患者每次接受放疗前,医护团队都会借助 AI 技术为其量身定制当日专属的三维治疗路径,确保治疗更精准、更贴合个体病情。   据悉,在省肿瘤医院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三维后装放疗操作普及率达98%以上,国内领先。   此外,在追求精准治疗的同时,中心还格外注重患者的治疗体验。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提供了多样化的麻醉方案,从常见的静脉镇静,到骶麻、腰麻等椎管类麻醉,甚至在超声引导下开展骶管麻醉,既精准又快速。对于疼痛耐受差、肿瘤体积大或者特殊部位的治疗,都会为患者安排麻醉,让患者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治疗。   从单科强到无短板   “全手段覆盖”筑牢肿瘤治疗 “防护网”   福建省肿瘤医院一体化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的出色表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托于医院强大的妇科肿瘤诊治中心。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第一批卵巢癌与宫颈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早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诊疗体系最完善的妇科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孙阳院长提出的“治疗手段无短板、治疗设备无短板”理念,为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这里,患者无需跨院转诊,从外照射、内照射等放疗手段,到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再到前沿临床研究参与,所有诊疗需求均可在院内一站式解决。   “我们配备了射波刀、磁共振加速器、TOMO、直线加速器等各类放疗设备,还有热疗设备、腹腔热灌注设备,不管患者病情多复杂,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 孙阳院长介绍。   多学科协作(MDT)是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的另一大优势。每周三早上七点,针对妇科肿瘤的MDT讨论会都会准时召开,妇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疼痛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齐聚一堂,为患者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不仅如此,妇科肿瘤诊治中心还积极开展临床研究,让患者能接触到国际国内最前沿的治疗技术和药物。“很多针对特定肿瘤的特效药物,在上市前都会通过临床研究让患者使用,我们中心基本囊括了国内外最先进的药物临床研究,让患者能更早享受到最新的治疗成果。” 孙阳院长说,正是因为治疗手段齐全、方式多样精准,福建省肿瘤医院年收治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外阴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例数均居省内各大医院首位。   尤其是2023年获批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以来,通过平移复旦肿瘤医院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更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在国际舞台上也崭露头角,在2025年SGO(美国妇科肿瘤年会)大会上,中心被收录的研究成果数量位居国内所有妇科肿瘤中心第一位,科研实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从一场学习班,到一个创新的一体化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再到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福建省肿瘤医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为全国妇科肿瘤治疗树立了新的标杆。未来,这里还将继续在技术创新、服务优化、科研突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更多女性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来源:福建卫生报、妇科肿瘤诊治中心   文:刘伟芳   审:徐沁   

  近日,我院胸部肿瘤放疗科团队成功为一名83岁右肺腺癌患者实施无金标植入肺追踪M6射波刀SBRT治疗,标志着我院在精准放疗领域迈上新台阶。   患者李先生(化名)8年前因肺癌接受手术治疗,今年8月复查时发现右肺结节,经穿刺活检确诊为肺腺癌,随后慕名求诊我院胸部肿瘤放疗科。   面对患者高龄、有胸部手术史并伴有40余年高血压病等情况,李建成主任医师与陈明秋主任医师团队经研究讨论,为其选择射波刀肺追踪SBRT放疗,该项突破性技术避免了传统金标植入可能引发的气胸风险,实现了更安全的精准治疗选择。   射波刀肺追踪技术犹如“精准制导导弹”,规避金标植入创伤,直接锁定随呼吸移动的肺肿瘤。无金标植入肺追踪技术是射波刀系统放疗的再次升级、优势显著。   技术突破:从有创到无创的精准升级   该技术核心在于先进的影像处理与运动预测能力。与传统方法不同,它无需在肿瘤周边植入金属标记物,而是基于图像扫描建立的肺部模型,通过机器人工智能算法实时识别肿瘤本身运动,结合实时呼吸信号,精准监测肿瘤在呼吸周期中的运动轨迹,实现动态追踪。   我院引进的M6型射波刀的机器人手臂搭载的高精度X射线源,会随着患者的呼吸节奏,自动调整照射方向与焦点,确保射线始终精准聚焦在移动的肿瘤上。   临床优势:让更多患者受益   治疗过程中可通过MRI实时观察病灶位置及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放疗或介入操作的准确性。   ✅ 无需植入金标,消除了标记物植入风险。对于肺功能较差的高龄患者,该技术显著降低了气胸、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使更多体弱患者能够接受精准放疗。   ✅ 治疗流程大为简化。传统金标植入后需要等待约一周才能进行放疗,而无金标植入肺追踪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减轻了其心理负担。   ✅ 精准度达到新高度。M6型射波刀系统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和实时运动追踪,将照射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别,最大限度保护周围健康组织,提高治疗效果。   应用前景:精准放疗的普惠之路   无金标植入射波刀肺追踪技术的应用,使更多肺肿瘤患者能够受益于精准放疗。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根治性治疗、晚期肺癌的姑息放疗以及孤立肺转移瘤的治疗等。   对于因年龄、合并症或肺功能条件无法手术的肺癌患者,这一技术提供了新的根治机会。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肺癌射波刀治疗的5年局部控制率超过90%。   李建成主任医师表示,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金标植入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无创精准治疗”,为福建及周边地区的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同时,我院首例无金标植入肺追踪射波刀SBRT技术的成功开展,也标志着我院在精准放疗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放疗科成立于2002年,历经近20余年的努力,迄今已发展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放射治疗科)建设项目单位主要学科群之一、福建省特色领先学科,福建省肿瘤医院临床重点专业科室,人才、设备、技术、科研、教学的实力达国内一流水平,现任亚专科负责人为李建成教授。   主要开展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等胸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的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积极开展诊疗的各项新技术。现有床位75张,1个半病区,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共有主任医师6名(二级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4名,博士7名(引进生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在胸部肿瘤放疗领域荣誉多项奖励,特别是在食管癌放疗临床研究方面,科室已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福建省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胸部肿瘤放疗科/供稿   杨百华/文   李建成/审

  近日,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专家团队成功为一名十二指肠癌伴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门静脉支架+碘125粒子条植入”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每天要跑十几次厕所,人都快撑不下去了……”刘先生(化名)患肠癌3年,在外院经历手术手术切除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在多次化疗和放疗后病情进展,病灶累及肠系膜上动静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导致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流淤积,引发严重腹泻及营养不良。日前,他慕名求诊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胡育斌主任医师团队。   由于肿瘤广泛侵犯,传统外科手术重建门静脉风险极高,且缺乏有效的后续化疗方案。面对这一棘手局面,我院副院长方主亭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为患者进行“门静脉支架+碘125粒子条植入”的介入综合治疗。   胡育斌主任医师团队在方主亭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手术。术中造影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完全闭塞,门静脉主干受肿瘤压迫呈“鸟嘴样”狭窄(见下图),血流近乎中断,情况极为严峻。   团队凭借精湛的介入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使用黑泥鳅导丝穿越闭塞段,开通肠系膜上静脉。随即,金属支架释放,血管瞬间扩张,造影显示门静脉回流顺畅。与此同时,精准植入碘125粒子条,内照射治疗周边癌细胞以抑制肿瘤继续侵犯血管。   术后当天,患者症状显著缓解,腹泻次数由十余次减少至一次,饮食和体力也逐渐恢复。   胡育斌主任医师表示,门静脉支架植入可通过微创的手段开通狭窄的门静脉,直接解除狭窄,恢复门静脉血流;碘125粒子条可在局部持续释放放射线,抑制肿瘤继续侵犯血管。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效益高等优点,逐渐被更多患者接受。   方主亭副院长介绍,门静脉狭窄或闭塞后门静脉的血液流动受到阻碍,导致血流减少。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程度超过80%时,患者不仅会出现门静脉高压、顽固性腹水、腹泻,还可能引发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近年来不断拓展技术边界,在肝癌、胆道肿瘤、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从TACE、TARE、HAIC到门静脉支架、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治疗方式,介入医学正成为患者通往希望的重要途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创新项目,整合外科、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方面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钇90-SIRT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单位,也是福建省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单位。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动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胸腹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隔绝术、外周血管血栓机械取栓以及血管闭塞支架成型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肿瘤相关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瘤、动脉夹层、外周血管闭塞、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   肿瘤与血管介入科/供稿   吴忆君/文   余文昌/审   

首页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el}} 下一页 尾页 下一页尾页 共{{pageCount}}页,当前第{{pageIndex}}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