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特色医疗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特色医疗技术

【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医疗案例】局部灌注化疗联合靶免强效抗癌,让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也能长生存

发布时间 :2024-11-25 18:37 | 来源:本网

  近日,一位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来院复查,经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专家团队局部灌注化疗联合靶免治疗后,仍处于临床完全缓解之中,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16月,总生存期长达18个月。

  1年半前,陈先生(化名)因体检B超发现肝内巨大占位病灶,求诊于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余文昌团队。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肿块最大径12.9cm。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主诊团队经肝癌MDT讨论后,结合患者病情与国内指南相关推荐,决定采用中心特色介入技术“肝动脉持续化疗灌注术”,并联合靶向与Pd-1抗体免疫治疗,同时给予抗乙肝病毒等基础治疗。
  治疗期间影像学提示肿瘤逐步灭活缩小,门静脉内癌栓逐步萎缩,血流复通,肿瘤指标显著下降。经过6周期的介入治疗后,复查结果显示病灶范围较前缩小,直径5.8cm, 残余灶无强化表明病灶无活性,疗效评价为影像学完全缓解。
  随后,患者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坚持口服靶向药,定期返院输注Pd-1抗体。近期复查结果显示病灶基本灭活,直径4.5cm, 门静脉内癌栓基本消失,血管腔再通,肿瘤指标完全正常。
  余文昌主任医师表示,此例患者局部治疗采用的是持续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对于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我国2024版国家卫健委与2021版日本肝病协会指南均一致推荐此技术的运用,与系统靶免治疗可以显著增效。本主诊团队对持续性肝动脉化疗灌注术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过相应研究成果,对此技术在临床使用有独到实践经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充分贯彻我院刘景丰教授所倡导的“尽量把简单高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给患者”“每个患者都是一本书,值得我们医生去认真研读”等治疗理念,根据患者的耐受性与副反应,及时调整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剂量,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方主亭副院长表示,约八成肝癌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就为晚期,错失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最佳时机,预后状况普遍堪忧。但随着靶免治疗的兴起,特别是与原有的肝癌经血管局部治疗相结合后,疗效显著提高,正逐步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为肝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希望。据文献报道,合并门脉主干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自然生存期仅为2.7月。本例患者自确诊后已存活18个月,而且目前依然处于无瘤状态。本病例治疗的成功,充分彰显了我院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兜底全省晚期肿瘤患者诊治的实力。我院肝胆胰肿瘤中心特色化的MDT运作模式、肿瘤与血管介入中心主诊团队个性化的治疗理念和全程化精细管理为治疗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创新项目,整合外科、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方面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钇90-SIRT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单位,也是福建省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单位。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静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及肿瘤相关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