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医院概况

HOSPITAL SITUATION

党群建设

THE CONSTRUCTION OF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科室与专家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院务公开

MANAGEMENT BY

医疗服务

Medical services

重点学科

KEY DISCIPLINE

党务公开

Party affairs

特色医疗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特色医疗技术

  12月21日,我院放疗科医师、物理师与技师团队在科主任吴君心教授的带领下,首次成功开展光学体表追踪放疗(Surfac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SGRT)新技术,对一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了基于AlignRT光学体表追踪定位系统的VAMT放疗。   AlignRT光学体表追踪定位系统包含三套独立的3D立体摄像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一个近红外线投射装置和两个高分辨率体表轮廓捕捉摄像机。近红外光投射到患者的皮肤表面后,AlignRT系统可重建出了多达两万个参考点的体表图像,运动监测精度小于0.2mm和0.1°。   在放疗摆位时,技术人员利用该系统获取患者的实时体表轮廓,通过与参考体表轮廓比对,实时显示相对位移与偏转,高效完成精准的摆位。摆位完成,扫描CBCT进行验证,患者的摆位误差小于2mm和1°,因此光学系统辅助摆位可显著提升治疗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患者治疗中,AlignRT系统可持续监测患者位置信息,当患者体位偏差超过设定阈值,可及时中止加速器的束流,避免靶区的漏照,保障放射治疗的剂量精度与治疗效果。   吴君心主任表示光学体表定位引导技术是快速、准确、无辐射的体位监测及管理技术,犹如一双“天眼”实时监控整个放疗过程。光学体表追踪定位系统显著提高各种肿瘤的放射精准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通过减少PTV扩边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我院目前已开展VMA、IGRT、TOMO、SBRT等精准放疗技术,光学体表定位引导技术更是如虎添翼,让已有技术的实施更有保障   

  近日,以疼痛科黄华清住院医师为第一作者、郑辉哲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的题为“Lumbar Sympathetic Ganglion Block for Cancer-Associated Secondary Lower Limb Lymphedema: A Retrospective Study.”的研究论文在”Pain Physician”杂志(IF:4.396)发表,这标志着我院郑辉哲主任医师团队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论文发表后被Luffy医学频道收录于疼痛专题。   该研究回顾了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LSGB)在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LL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LSGB治疗后腿围及腿的体积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在经过2次LSGB治疗的1周时,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评分(包括疼痛、肿胀、麻木、紧绷等感觉)、心理评分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证实了LSGB技术可选择作为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LLL)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式。   郑辉哲主任团队2021年在《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报道了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是国内最早有关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报道。   近年来,福建省肿瘤医院高度重视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治疗,在孙阳副院长牵头组织下,2022年11月成立了淋巴水肿诊疗中心,由妇科、疼痛科、乳腺科、放疗科、中医科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组成,并配有4名淋巴水肿专科护士。现已开展了中医治疗、综合消肿疗法、间歇空气波压力治疗法、神经微创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已为众多患者解决上肢、下肢、腹部、会阴部的水肿问题。

  近期,我院泌尿外科陈书尚博士带领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一项新技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顺蠕动双输入袢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根治性切除膀胱的同时,利用回肠在原位重造一个新膀胱,避免患者全膀胱切除术后需要终生携带尿袋的窘境。   65岁的连先生今年3月因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转诊我院泌尿外科并完善相关检查后,经MDT团队讨论决定为患者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行膀胱根治性切除。   在经过前期的新辅助化疗后膀胱肿瘤较前明显退缩,陈书尚团队决定采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式。术中,手术团队在腹腔镜下熟练切除被癌细胞侵占的膀胱及清扫双侧盆腔淋巴结,取出体外,再截取60厘米自体回肠,在体外做成一个“新膀胱”,放回原膀胱所在的位置,并与尿路进行吻合。术后无腹壁造口,避免腰部长期挂集尿袋,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负担。   陈书尚博士表示,其团队已成功实施了多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顺蠕动双输入袢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填补了我院相关空白,成为我院泌尿外科标志性手术。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顺蠕动双输入袢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系泌尿外科复杂高难度手术,步骤繁杂,腔镜操作技术要求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远期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同等优势。与传统的原位回肠膀胱术相比,顺蠕动双输入袢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优点包括:术中无需将输尿管穿过骶骨岬前与输入襻吻合,术后左侧肾脏不容易积水;双侧输入襻均以顺蠕动的形式与储尿囊结合,有一定抗返流的作用;由于末端输尿管剖开后直接与肠管吻合,吻合口宽敞,能有效避免术后吻合口狭窄。此项技术可使膀胱肿瘤使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等各方面均接近于正常人。   

  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叶勇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在床边行腹壁小切口入路放置黎氏双套管持续腹腔冲洗、负压引流,为一位晚期胃癌患者成功解决了消化道穿孔引流难题。治疗后该患者腹腔感染迅速得到控制,病情明显好转。   该患者系57岁男性,因突发腹痛急诊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入院急查CT提示胃癌合并肝脏、腹膜广泛转移,腹腔积气积液,合并消化道穿孔。因肿瘤晚期难以手术,给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次日复查CT提示腹腔积气较前增多,血压有下降趋势。叶勇主任团队研读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病情后制定了以放置黎氏双套管充分引流为主,辅以常规保守治疗的综合方案,并在床边行小切口入路放置黎氏双套管,手术顺利,过程中患者生命征平稳。   胃肠道穿孔或瘘常继发于溃疡、肿瘤及外科术后,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或复杂腹腔感染,引流不通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或腹腔感染迁延不愈。黎氏双套管是我国著名肠瘘专家黎介寿院士率先使用,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管等优点的主动引流利器。   叶勇主任团队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将黎氏双套管引流技术与我院实际结合,总结出了一系列针对肿瘤重症患者消化道瘘及复杂腹腔感染的多途径置管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获得我院2020年度医疗技术创新奖。目前该技术已转化为我院常规技术并拟向全省推广。本次实操我院重症科邀请了来自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州市第一医院、晋安区医院的部分同仁观摩交流,同时一起探讨了重症肠瘘及复杂腹腔感染的治疗经验及心得,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达40万例,约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47.6%。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仅20%~30%的肝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且5年内复发率仍高达60%~70%。   转化治疗,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中位生存期可>5年。根据BRIDGE研究的调查结果,有64%的中国肝癌患者初诊就为中晚期,绝大多数中晚期肝癌不适合手术切除,只适合接受血管介入治疗、放疗等非手术局部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早期肝癌也有一部分不适合外科手术切除,总体来说,仅有20-30%肝癌患者能够接受外科手术,即便如此,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转移率也高达40-70%。近年来肝癌的系统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福建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肿瘤学科带头人刘景丰教授表示,如果能在多学科协作基础上通过转化治疗减少肿瘤负荷以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并降低手术风险,或使肿瘤降期后再切除,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局部+局部”,“局部+全身”的综合治疗进一步提高肝癌治疗疗效。   局部消融、血管介入治疗、放疗、系统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肝癌非手术治疗手段。血管介入治疗与系统药物联合,血管介入治疗与放疗联合,是目前最主要的转化与姑息治疗模式,疗效远远大于单一治疗手段。钇[90Y] 微球放射性栓塞是血管介入与放射治疗结合最完美的手术模式。   今年1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远大医药钇[90Y]微球注射液的上市申请,适应证为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这是中国首款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产品获批上市,标志着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精准内放射治疗方案将应用在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   钇90微球经动脉导管放射性栓塞属于内放疗,因此和常规外放疗存在差别。常规外放疗之所以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是因为射线通过身体表面进入人体,在照射到肝癌之前,先照射了没有长肿瘤的正常肝脏,对正常肝脏细胞造成了损伤。   钇90微球是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利用导管引导,被注射到肝癌内部血管中,微球数量多达数千万,因而肝癌的各个角落都会被钇90树脂微球占满。钇90微球直接在肝癌内部发射β射线,β射线好比程咬金的三板斧,威力巨大但攻击距离短,平均攻击范围只有2.5mm,杀灭肝癌的同时又很好地保护了肝癌周围正常肝脏组织。   与外放射治疗相比,放疗局部剂量更高,位置更精准,还减少了对正常肝组织的放射损伤。试想,如果攻击范围太大好比一杆长枪,岂不是会伤及无辜。钇90微球射线半衰期短,只有2.67天,稳定性好,衰变产物无危害性,两周内释放95%的能量,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造成危害;生物相容性好,能与递送载体稳定结合;选择性聚集,在有效半衰期内聚集在肿瘤组织中;留院观察时间短,术后留院观察1-2天,即可出院。   与常规TACE治疗显著的不同是经过选择合适的患者,在接受钇90微球放射性栓塞治疗能够获得较高比例的治愈效果,而且在常规TACE治疗失败的患者仍有较高的有效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是不是有这么多的优点,90Y放射性栓塞就是一种“神话”级别的肝癌治疗武器呢?刘景丰教授强调,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用对的方法。该方法目前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仍不能替代外科手术。   我院作为国内首批获准开展该技术的单位之一,在刘景丰教授带领下,发挥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优势,从技术立项,伦理审查,各种硬件及学科建设准备着手,在获环评检测等政府部门审批准予开展该技术后,医院组织包括外科、介入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核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肝癌诊疗专家组研讨制定我院的钇90肝癌治疗适应症,充分发挥钇90放射性栓塞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优势,为更合适的肝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由于钇90放射性栓塞在早期肝癌中疗效显著,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能够带来较高的治愈率和手术切除转化率,所以专家组认为该疗法可以作为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一线推荐;而对于合并门脉分支癌栓患者的疗效根据目前文献报道也高于常规TACE,可以与TACE列于同等推荐;不适合手术切除中期肝癌TACE是首选推荐,但TACE失败后采用钇90放射性栓塞仍有可能有效。而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获批适应症为经标准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但专家组认为手术切除仍应优先,故定义为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经标准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   我院钇90放射性栓塞目前适应症初步定为:I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经标准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IIa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CNLC Ib期),IIb 合并门脉分支癌栓患者TACE的替代治疗选择,以及不适合手术切除中期肝癌TACE治疗失败后的选择。   介入治疗科:狠抓基本功,注重综合治疗。   福建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单位之一,也是福建省内最早开展肿瘤介入治疗的医院之一。经多年学科建设,目前肿瘤介入治疗方法齐全,手段丰富,是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肿瘤介入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肝癌MDT联盟成员单位、肿瘤微创介入创新共同体核心层单位、南方肿瘤微创介入联盟核心单位。   科室目前开展的与肝癌治疗相关的介入诊疗手段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TARE)、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静脉栓塞术(PSE)、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无水酒精消融术(PEI)、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等。   除肝脏肿瘤外,还开展各种其它肿瘤及肿瘤并发症相关的介入诊疗手术,近年来,每年开展各类介入手术超过4000台次。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使得各种难治性肿瘤得到有效救治。长期坚持综合治疗原则,在临床研究基础上积极开展以血管介入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研究。   

  近日,我院胸外科郑庆丰主诊团队联合腹部外科黄峰主诊团队,为一名恶性肿瘤多合并症患者成功施行胸腹腔巨大肿瘤切除术,现患者已康复出院。   今年52岁的胡某,两年前患有腹膜后巨大去分化脂肪肉瘤先后行两次手术,近来肿瘤复发向上沿后纵隔侵及胸腔,呼吸困难,辗转多家医院后就诊我院胸外科郑庆丰主任医师。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除胸腹腔巨大肿瘤外,还合并肺功能重度受损等多个合并症,病情较为严重。   随后,胸部肿瘤外科柳硕岩科主任主持胸部肿瘤外科、腹部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及输血科等专家进行了多学科会诊,专家们认为患者胸腹腔肿瘤巨大可能累周围脏器,不手术病情进一步发展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由郑庆丰团队与腹部外科黄峰团队联合开展手术。   在麻醉科与手术室协同配合下,术中,郑庆丰团队与黄峰团队通力合作,成功切除胸腹腔巨大肿瘤,大小约33 cm x 17 cm x 13 cm。术后,经过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专家介绍   黄 峰   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医务科副科长   从事胃肠肿瘤外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几年,在胃肠道肿瘤外科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临床科研能力。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疾病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副秘书长   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委员   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门诊时间:星期四上午   郑庆丰   福建省肿瘤医院 胸外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从事食管肿瘤、肺部肿瘤、食管胃交界处肿瘤、纵隔肿瘤、胸壁肿瘤等胸部肿瘤的外科手术和腔镜微创手术。   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胸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发展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理事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部肿瘤分会理事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肿瘤临床研究协作分会常务理事   门诊时间:星期四上午   

首页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el}} 下一页 尾页 下一页尾页 共{{pageCount}}页,当前第{{pageIndex}}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