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垒土沙龙第57期内容预告

发布时间 :2020-03-03 09:28 | 来源:本网

   第三季垒土沙龙活动于3月正式拉开帷幕,虽疫情严峻,但学习不止,我们将采用线上云沙龙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探讨临床和科研相关的知识,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新一季的垒土沙龙活动(第57期)我们欢迎陈炬辉副主任带来他的新研究进展:晚期恶性肿瘤ISABR 治疗(SBRT+免疫)的初步实践与探索。近年来,免疫治疗的新进展给晚期恶性肿瘤带来治疗的曙光。临床理论及实践发现:免疫治疗要取得更好的疗效,必须联合放射治疗,尤其是“大剂量照射”,这样才能达到“1+1>2”的效果。2016年MD Anderson的张玉蛟教授提出了“ISABR”疗法,I就是免疫检测点抑制剂,SABR就是放射消融(SABR),也就是立体定向放疗(SBRT)。SBRT的特点是针对肿瘤的局部短程大剂量聚焦式的放射治疗,对常规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疗效甚佳,同时可以促进肿瘤抗原释放,形成“原位癌苗”效应,促进活化的CD8细胞产生,对全身的肿瘤细胞都有攻击作用,产生一定的“远隔效应”。但是SBRT的物理剂量学特点只适用于小肿瘤(一般直径5cm以内),对于寡转移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对于肿瘤负荷大、分布广、肿瘤累积直径超过5cm的晚期多发转移的恶性肿瘤来说,如何运用SBRT呢?目前共有三种策略:1,“声东击西”法;2,“各个击破”法;3,“一网打尽”法。MD Anderson中心目前最为推荐第三种方法,但选择此种治疗手段需具备TOMO技术、TOMO治疗机及配套的物理师及技术员团队,中心认为采用该技术与PD1抗体联合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我院放疗科目前具备开展该技术的所有条件,也进行了一些临床实践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次讲座将针对实施ISABR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病例进行经验总结与交流,提出临床问题,欢迎大家届时积极思考和共同讨论。
   陈炬辉,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放射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放疗免疫学组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协会放疗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肝癌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脊柱脊髓肿瘤学组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放射治疗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4届);加拿大渥太华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