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HOSPITAL SIT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MANAGEMENT BY
Medical services
Special column
Heal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KEY DISCIPLIN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TALENT RECRUITMENT
叶勇与宜昌医疗专家讨论病案。
2月26日中午12点半,市三医院重症病区门口,半小时前送来的盒饭已经没有了热气,叶勇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清洁区。在隔离病房待了5个小时,刚刚脱掉防护设备的他,额头上还在不停地出汗,“防护服太闷了,我现在浑身都在冒热气。”
46岁的叶勇,是福建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医院感染性疾病多学科综合诊疗组组长,擅长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复杂腹腔感染的诊治。疫情发生以来,他多次向医院领导主动请缨,表达参加医疗队驰援武汉的迫切愿望。在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也多次主动为病人取标本做检查。
2月11日,叶勇随队来到宜昌。带着使命出征,进入病房的那一刻叶勇更觉肩上责任重大。“30多名危重症患者,宜昌的医疗团队已经坚守了近一个月,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该我们上了!”纵然知道接下来将是一场硬仗,叶勇也丝毫没有退缩。
2月15日下午,福建、宜昌两地的医疗专家召开了一个病例讨论会。会上,叶勇“成功”让大家都记住了他,作为全场问题最多的人,几乎每一个病例,他都要“追根究底”。“只有更多地了解这些病例,我才能更好地参与救治。”叶勇解释说。
2月15日晚8点到16日凌晨2点,是叶勇到宜昌后的第一个夜班,也是他最难忘、最忙碌的一个夜班。叶勇回忆说,当时病房里好几个病人氧合极差,交接班一结束,他就投入到抢救中。“6个小时的夜班,几乎一直在跑来跑去,频繁查看危重病人,真是有种分身乏术的感觉!”那个夜班,在叶勇和同班医护的努力下,2名氧合指数40上下的患者氧合得以改善,成功转危为安。
战斗逐渐进入最吃劲的阶段,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成为战“疫”的关键。2月16日,福建医疗队正式开始主管宜昌市三医院重症病区,叶勇被任命为危重症病区副主任,负责一楼病区。“我是战士,在战场上才能安心。”意识到肩上责任重大,除了参加会诊或开会,叶勇每天8点至18点都会在病区坚守。
医疗队一般每隔5至7小时换一次班,但是重症病房里患者病情多变,叶勇很少能按时换班,最长的一次他在隔离病房里不吃不喝坚守了近8小时。穿着防护服,呼吸困难、行动不便,还要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每次从病房出来,叶勇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人也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只要患者有需要,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叶勇告诉记者,好转出去的患者越来越多,住进来的患者越来越少,病房里好多病床已经空了。
“我能感觉到,胜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叶勇经常会写一些文字激励自己。出征宜昌前,他写了一首小诗为自己壮行,诗中有一句话,也是他坚守的动力:人生中至少应该有这么一次冲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国赴难,造福苍生!
来源: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