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部肿瘤外科与骨软组织肿瘤外科专家团队通力协作,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手术,完整切除占据患者整个左胸壁及腋窝的巨大恶性黑色素瘤,并通过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腋动脉,成功保留患肢功能,同时完成胸壁重建。这标志着我院在复杂胸部肿瘤及血管重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4个月前,李女士(化名)发现胸壁鸡蛋大小肿物,于外院活检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之后转诊我院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在1个周期的治疗后,肿瘤进展迅速,几乎占满整个左胸壁和腋窝。巨大肿瘤严重压迫左胸壁导致患者呼吸急促,左上肢无法自然下垂,并呈现贫血貌。病情危急,肿瘤范围广泛且侵犯腋动脉,手术切除及重建难度巨大,患者甚至面临截肢风险。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院迅速组织全院多学科讨论(MDT)。专家组经充分评估认为,尽管手术风险极高,但为挽救生命并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手术是必要的选择。基于此,医疗团队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和围术期预案。在术前准备期间,肿瘤仍以每日约2cm周径的速度持续增大,表面皮肤破溃伴脓性渗液,随时有大出血风险。为此,麻醉科精准评估风险,血液科紧急备血6000ml,介入科团队多次实施肿瘤血管封堵术……多学科反复协作,为手术保驾护航。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当天,胸部肿瘤外科王枫主任医师团队与骨软组织肿瘤外科林飞跃主任医师团队联合主刀实施手术。术中,医疗团队首先将巨大肿瘤完整切除。为确保足够切缘,需切除受累的腋动脉段。为保肢,团队采用患者自体大隐静脉进行移植,成功替代腋动脉缺损。最后,通过精细的皮瓣修整技术完成了胸壁重建。经过6个小时的密切配合,手术顺利完成,肿瘤彻底清除,患肢得以保留,左上肢远端血运恢复良好,胸部组织缺损也得到修复。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观察,次日顺利返回病房。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李女士恢复良好,术后第9天康复出院。
林飞跃主任医师介绍,我国黑色素瘤以肢端型和黏膜型为主,后者占比高达50%,部分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本例患者就诊时已发生胸壁腋窝转移并累及腋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因其表浅易获取,是修复腋动脉缺损的理想替代物。血管吻合手术要求“精、准、快”,稍有不慎即可能因缺血导致上肢坏死。此次成功重建腋动脉,充分展现了我院骨软组织肿瘤外科在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上的深厚功底。
王枫主任医师强调,复杂性胸壁缺损修复极具挑战性,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选择及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也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窗,显著延长了生存期。我院胸外科近年来着力强化胸壁修复及血管吻合专业队伍建设。此例手术的成功,从术前MDT制定综合方案,到术中肿瘤切除、胸壁重建及大隐静脉替代腋动脉,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我院在复杂胸部肿瘤诊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彰显了MDT团队在疑难复杂胸部疾病诊治方面的强大综合实力。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是医院重点发展科室,下设2个病区,开放床位114张,在食管癌、肺癌、气管肿瘤、纵隔肿瘤及胸壁肿瘤等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颈部吻合的医院,确定了中上段食管癌治疗的标准术式: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期,迄今完成该类手术近八千例,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科室同时也是国内最早进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中心之一,每年举办多期全国微创食管癌手术高级研修班,并在全国推广食管癌模块化操作方法,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科室在肺癌外科治疗领域成绩显著,在常规开展微创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全肺切除术的同时,对于复杂肺癌,已开展微创的气管袖状切除、血管袖状切除、双袖联合切除、自体肺移植手术。目前已常规开展肿瘤切除后的自体血管重建及人工血管重建手术。此外,在肿瘤呼吸介入治疗领域,已开展特殊光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导航支气管镜应用于肿瘤临床诊断,及肿瘤消融(射频、微波、激光、冷冻等)、硬质气管镜介入治疗及支架置入等肿瘤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好。
胸部肿瘤外科/供稿
王佩元/文
王枫/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