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开启纵膈微创外科新篇章!我院成功开展全省首例“经皮天平拉钩”胸腔镜前纵膈肿物切除术

发布时间 :2025-10-29 10:34 | 来源:本网

  近日,我院胸部肿瘤外科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经皮天平拉钩”辅助胸腔镜前纵膈肿物切除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院在纵膈肿瘤微创外科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更多纵膈疾病患者带来了更优、更安全的手术选择。

  3个月前,患者在体检中发现前纵膈存在一处3cm的肿物,影像学检查提示胸腺瘤可能性较大,随后慕名求诊我院胸部肿瘤外科。
  王枫主任医师接诊后,仔细查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认为该肿物位置较高,传统的手术入路视野存在缺陷,手术风险较高。经科室多学科讨论(MDT),最终决定采用“经皮天平拉钩”胸腔镜前纵膈肿物切除术这一新技术。手术过程顺利,用时不到1小时。患者术后疼痛轻微,于2天后拔管并顺利出院。
  
突破技术壁垒 解决临床难点
  前纵膈是胸腔内的重要区域,常见的胸腺瘤、畸胎瘤等均位于此处。传统的胸腔镜手术虽然已是微创,但前纵膈肿物解剖上与心脏大血管等器官关系密切,又常常伴有多发的细支分支血管。常面临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操作空间狭小等难题,这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也对患者的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王枫主任医师团队此次引入的“天平拉钩”技术,巧妙地解决了这一核心痛点。该拉钩系统如同一个稳定、灵活的“机械臂”,能够以极低的创伤,精准地抬升胸骨,为术者创造出一个宽阔、稳定且立体的操作视野。
  
“天平拉钩”技术优势显著 让更多患者受益 
  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天平拉钩”辅助下的胸腔镜手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视野更佳,操作更精准拉钩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暴露,使心脏、大血管及肿瘤组织清晰可见,极大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有效避免了周围重要组织的副损伤。
  ✅ 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与传统的胸骨拉钩相比,无需切除剑突,只需在皮下建立隧道,在原有微创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患者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疼痛感更轻,患者术后回复速度明显加快。
  ✅ 适应症更广对于一些因位置深、粘连重而被视为胸腔镜手术相对禁忌的复杂纵膈肿瘤,此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微创手术带来的益处。
  
引领学科发展 彰显技术实力
  王枫主任医师表示,“天平拉钩”技术的应用,是我们对“精准微创”外科理念的又一次深入实践。它的意义在于,我们不仅是在“做手术”,更是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做手术”,用更先进、更人性化的技术服务于患者。
 
 
  我院胸部肿瘤外科目前在纵隔和胸壁肿瘤领域,除胸骨正中劈开纵隔肿物切除术、胸壁肿物扩大切除自体组织重建术外,现已常规开展微创的经剑突纵隔肿物扩大切除术,经皮天平拉钩辅助胸腔镜纵膈肿物切除术,以及利用人工血管置换,钛板及各类生物相容性材料对复杂纵膈胸壁患者进行胸膜、骨骼及血管重建,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是医院重点发展科室,下设2个病区,开放床位114张,在食管癌、肺癌、气管肿瘤、纵隔肿瘤及胸壁肿瘤等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颈部吻合的医院,确定了中上段食管癌治疗的标准术式: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期,迄今完成该类手术近八千例,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科室同时也是国内最早进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中心之一,每年举办多期全国微创食管癌手术高级研修班,并在全国推广食管癌模块化操作方法,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科室在肺癌外科治疗领域成绩显著,在常规开展微创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全肺切除术的同时,对于复杂肺癌,已开展微创的气管袖状切除、血管袖状切除、双袖联合切除、自体肺移植手术。目前已常规开展肿瘤切除后的自体血管重建及人工血管重建手术。此外,在肿瘤呼吸介入治疗领域,已开展特殊光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导航支气管镜应用于肿瘤临床诊断,及肿瘤消融(射频、微波、激光、冷冻等)、硬质气管镜介入治疗及支架置入等肿瘤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好。
  胸部肿瘤外科/供稿
  庄丰年/文
  王枫/审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