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专家团队紧急救治了一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emoral pseudoaneurysm)引发的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通过微创血管腔内隔绝治疗技术,成功修复股动脉破口,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患者郑先生(化名)是一位阴茎癌伴有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经过外科手术与放化疗后病情有所缓解,但左侧腹股沟经肿瘤侵蚀留下了一片软组织破溃区。在一次日常活动中,患者左侧腹股沟区域突然喷涌出大量鲜红色血液。短短几分钟内,患者面色苍白,病床和地面被鲜血染红,出现了血压骤降、心率加快,为失血性休克的危急症状。
得知患者病情的严重性,我院副院长、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方主亭教授立即集结中心专家团队,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ICU叶勇主任团队迅速为患者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扩容和输血,同时对腹股沟出血点进行紧急填塞止血,初步缓解了失血性休克。经过对患者既往病史和影像资料的细致审阅,团队一致认为左侧腹股沟区域存在动脉破裂出血,决定进行下肢动脉造影,准备进行出血动脉栓塞或支架植入术。
在与患者家属进行了细致的沟通并赢得他们的理解后,方主亭副院长带领陈示光副主任医师团队迅速为患者展开紧急而精细的介入手术。在左下肢动脉造影中,团队精准捕捉到左侧股动脉内侧缘的微小异常突起,凭借经验断定这正是引发致命大出血的根源。团队精确地将覆膜支架定位并释放于破裂处,同时确保了股深动脉和股浅动脉的血流不受阻碍。术后,移除压迫伤口的纱布时,未见新的出血迹象,肉眼可见支架堵住了股动脉破口,印证了团队的判断。患者顺利挺过了这场出血的生死考验。
陈示光副主任医师介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通常由医源性、药物滥用、外伤、感染和自发性因素引起,其中以医源性因素最为常见。患者表现为穿刺部位瘀斑、搏动性肿块、明显触痛、吹风样杂音及震颤,严重时可能伴有活动受限和神经功能障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手段,而CTA和动脉造影则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传统治疗手段包括压迫和手术修补,但微创治疗技术,如覆膜支架植入和动脉栓塞术,正逐渐成为治疗的新趋势。
方主亭副院长表示,对于这位患者而言,由于假性动脉瘤周围缺乏软组织,导致破口无法得到有效压迫,病情发展迅猛,治疗时间窗口极为有限,这对医疗团队的紧急抢救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我院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汇集了肿瘤与血管介入科、胸外科、胸部肿瘤内科、影像科、ICU等多个学科的顶尖专家,形成了在微创介入治疗领域的独特优势。通过这种跨学科合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从而在对抗这一凶险疾病的过程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创新项目,整合外科、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方面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钇90-SIRT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单位,也是福建省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单位。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静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及肿瘤相关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