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特色医疗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特色医疗技术

【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巧拆“腹内炸弹”,守护生命安康——我院成功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发布时间 :2025-08-20 16:35 | 来源:本网

  近日,我院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专家团队成功为一名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成功解除瘤体扩张导致血管破裂的危机。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患者张女士(化名)在体检中发现腹主动脉瘤,随着瘤体持续扩张,破裂风险与日俱增。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方主亭副院长带领陈示光副主任医师团队,严格依据血管疾病治疗临床指南,为患者制定了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经细致评估,确认其解剖条件符合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AR)指征——该技术在指南中被推荐为解剖适宜患者的优选方案,尤其适用于高龄人群,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创伤。
  手术在全麻后精准实施,团队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实时导航下,通过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顺利送达瘤体位置。支架释放后,完美覆盖瘤体近远端的正常血管(锚定区),实现了瘤腔与高速血流的彻底隔绝;同时术中注重保护双侧髂内动脉血供,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术后,张女士次日便能下床活动,恢复速度远快于传统开腹手术,目前已顺利出院。这一微创技术不仅为患者拆除了“定时炸弹”,更以快速康复的特点,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陈示光副主任医师介绍,腹主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腹主动脉的异常扩张,如同体内潜藏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短时间内的大出血可迅速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其凶险程度极高。该病成因复杂,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中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方主亭副院长表示,腹主动脉瘤破裂致死风险极高,早筛早诊意义重大。高危人群,如65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者等,应重点关注。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超声便捷、无创,能有效发现血管异常扩张,是理想的早期筛查手段。预防腹主动脉瘤,需严格戒烟,吸烟是加速瘤体生长的关键危险因素。同时,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降低患病风险。做到早筛早诊、有效管控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腹主动脉瘤发病及破裂风险,改善预后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创新项目,整合外科、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方面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钇90-SIRT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单位,也是福建省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单位。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动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胸腹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隔绝术、外周血管血栓机械取栓以及血管闭塞支架成型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肿瘤相关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瘤、动脉夹层、外周血管闭塞、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
  肿瘤与血管介入科/供稿
  王小珑/文
  余文昌/审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