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学(肿瘤外科)是1986年建院时首批临床独立建制的科室,经过36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省医疗机构中规模最大、专业人员最多的肿瘤外科,也是全省亚专科最齐全、亚专科建制最早的单位。现已形 成一支以陈孝平院士、王红阳院士、林圣彩院士、李蓬院士、 陈志南院士为学科双聘院士指导建设下的结构合理、具持续创 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室是东南肝胆健康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肝胆胰临床研究中心、全国消化道肿瘤MDT培训示范中心、全国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中国肿瘤MDT联盟福建联盟中心、中华结直肠肿瘤MDT联盟福建分盟中心挂靠单位,是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共同主席、中国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兼肝癌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委员会外科单孔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国抗癌协会胃癌科普教育基地、大中华结直肠腔镜外科学院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癌筛查建设基地、CSCO全国肿瘤患者营养基地,同时也是福建省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免疫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核心成员,是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州大学的博硕士培养点。
学科队伍专业知识全面,年龄梯次合理,技术力量雄厚,肿瘤外科现设有8个病区,床位数456张,医生102人,其中博士21人(20%),硕士64人(62%),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29人,博、硕士生导师1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优秀人才1人、全国卫生计生先进工作者1人、福建省劳动模范1人。目前肝胆胰肿瘤外科、胃肠肿瘤外科、胸部肿瘤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乳腺肿瘤外科等临床亚专科都形成了鲜明的亚专科特色,并在医教研方面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以手术切除为主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不断创新为特色的学科。
肝胆、胰肿瘤外科(8区)
肝胆胰肿瘤外科作为医院肝胆胰肿瘤多学科创新团队及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MDT)的主体单位,团队充分发挥肿瘤专科医院多学科综合治疗优势,坚持精准外科治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疗相结合,联合肝胆胰外科、介入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免疫治疗中心及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等相关学科及专业知名专家,力量雄厚,保持技术优势。在精准医学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肿瘤专科医院综合治疗优势,形成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肝胆胰肿瘤综合治疗技术体系,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擅长各类复杂性肝胆胰肿瘤手术,并且在中晚期肝癌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转化后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同期切除、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综合治疗、腹膜后巨大肿瘤多脏器联合切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科室承担大量肝癌临床及转化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团队中多名骨干专家在国家级专业学术团体任职,参与了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及中国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等多个专业指南制定工作。
学科带头人刘景丰教授,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优秀人才。担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普通外科专业负责人、福建省肝病及器官移植技术学科带头人、福建省肝胆医学中心主任、福建省肝胆胰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联合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兼肝癌学组副组长、中国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联合申报),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45项,发表SCI论文113篇,影响因子489分,主编和参编专著9部。
胃肠肿瘤外科(6区、7区)
胃肠肿瘤外科是福建省内最早开设的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胃肠肿瘤外科亚专科,是以胃癌、结直肠癌和腹盆腔软组织肿瘤诊治为主的外科临床科室。科室目前是中国肿瘤MDT联盟福建联盟主席单位、大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福建省主席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委员会外科单孔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首批八家消化道肿瘤MDT培训示范中心、中国抗癌协会胃癌科普教育基地、大中华结直肠腔镜外科学院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癌筛查建设基地、CSCO全国肿瘤患者营养基地。科室下设2个病区,开设床位114张,共有医师32名,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8人、硕士20人,拥有教授4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1名。年手术量近2000例。
科室始终坚持以患者生存率为准绳,胃肠癌患者生存率达全国领先水平。这得益于科室常规开展胃肠恶性肿瘤标准化根治手术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充分发挥肿瘤专科医院优势,通过与内科、放疗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内镜中心、彩超室及外科研究室等成立胃肠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小组(MDT),为每一位就诊的病情复杂患者提供最优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自2005年开展首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以来,历经15年的发展,现已成熟开展各类先进、难度大的腔镜微创术式包括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全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及消化道重建、胃肠癌腹部无切口NOSES手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腹腔镜超低位保肛直肠癌手术(ISR)、单孔腹腔镜胃肠癌手术、腹腔镜下联合脏器切除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肛门直肠肿瘤微创手术(TEM、TaTME)等。同时坚持将微创手术与快速康复理念相结合,达到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效果,真正做到“微创中的微创”。科室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八家消化道肿瘤MDT培训示范中心”、“中国肿瘤MDT联盟福建联盟发起单位”、“大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福建省主席单位”、“大中华结直肠腔镜外科学院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已成功举办多期MDT培训班及腹腔镜手术培训班,吸引省内外数十家三甲医院专家前来观摩交流及省内诸多县市级医院同道前来培训学习。
科室注重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及人才建设培养,牵头或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先后参与多项胃肠肿瘤综合诊治规范、指南、共识等的制定。科室团队先后多次赴全国各地三甲医院进行手术演示并在国内外大型会议上以专题演讲、壁报展示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学科影响力日益扩大。科室注重临床和科研的紧密结合,在临床、科研和转化方面取得了全方位发展,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结直肠癌专病研究相关课题及多项省级自然科学及创新课题基金等,紧密依托福建省肿瘤研究所科研平台开展胃肠道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主编或参编多部消化道肿瘤及外科手术相关临床应用专著及教材。科室举办多期“全国胃肠肿瘤微创外科高峰论坛”及“胃肠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高峰论坛”,目前已缔造成具有全国号召力的品牌论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会,成为我院享有盛誉的名片。科室还承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教研室管理工作,以及理论课、选修课、见实习临床带教等主要教学工作,至今顺利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科室骨干成员多人出国访学进修,先后到美国斯隆凯特林肿瘤中心、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MD Anderson癌症中心、英国圣马克医院、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日本癌研有明医院、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等国际知名肿瘤诊治中心访问学习。
胃肠肿瘤外科始终发扬“团结、严谨、敬业、奉献”的精神,坚持以精湛技术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载体,从而全心全意救死扶伤,以爱渡人。
胸部肿瘤外科(1区、2区)
胸部肿瘤外科作为福建省肿瘤医院外科的主要科室之一,下设2个病区,开放床位114张,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处癌、肺癌、气管肿瘤、纵隔肿瘤及胸壁肿瘤等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有独到之处。
科室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医护人员,现有医师27名,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6名、硕士17名。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科室是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颈部吻合的医院,确定了中上段食管癌治疗的标准术式: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期,迄今完成该类手术近八千例,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也是国内最早进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中心之一,每年举办多期全国微创食管癌手术高级研修班,并在全国推广食管癌模块化操作方法,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应邀参加世界食管疾病大会手术演示全球直播,获得广泛赞誉。
深耕肺癌外科治疗,在常规开展微创的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术的同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荧光反染标记法进行单孔或单操作孔下肺段、肺亚段、联合亚段切除术,最大程度提高了早期肺癌手术切除的精准性,尽可能保留患者肺功能。对于复杂肺癌,开展微创的气管袖状切除、血管袖状切除、双袖联合切除手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纵隔和胸壁肿瘤领域,除了开展胸骨正中劈开纵隔肿物切除术、胸壁肿物扩大切除自体组织重建术外,还开展微创的经剑突纵隔肿物扩大切除术,利用3D打印技术对大面积胸壁缺损的患者进行胸膜重建及骨骼重建,获得良好的效果。
我科牵头成立的福建省肿瘤医院肺癌、食管癌多学科诊疗小组,每年举行多次多省联合的MDT讨论及空中课堂,致力于局部晚期肺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肺癌、复杂食管癌综合治疗患者每年达数百例,并取得显著的近远期疗效。顺应医学发展潮流,目前还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食管癌三野根治术、肺癌根治术等手术,成为国内少数开展全方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单位。
科室注重临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完成大量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的理论授课任务,且近年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与省厅级科研课题,每年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多项科技进步奖。
头颈肿瘤外科(12区、13区)
头颈肿瘤外科是我省最早成立的头颈肿瘤外科亚专科,下设2个病区,开设床位100张,年手术量2600台左右。科室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专注于甲状腺肿瘤、口腔颌面肿瘤、耳鼻咽喉肿瘤及颅内、颅底肿瘤等头颈部肿瘤的外科诊疗,科室现有医师20名,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7名,拥有博士、硕士14名。科室是微创手术、甲状腺美容手术的先行者,疑难与复杂手术量位居我省前列。是福建省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及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委会常委单位。
科室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手术量位居全省前列。在强大的医学影像科、病理科、分子病理研究室的支撑下,精准诊断、精准治疗、规范治疗走在全省前列。科室依托头颈部肿瘤MDT团队,采用联合脏器切除及同期修复、靶向、免疫、碘治疗、内分泌、放化疗等多学科治疗方法,显著延长了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率先在省内开展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术、经口腔前庭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免充气经腋窝甲状腺手术、免充气颏颈角入路腔镜甲状腺等新技术。
科室多年来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专业的MDT团队,擅长晚期复杂头颈部癌的多学科、多手段联合治疗,以及游离皮瓣、穿支皮瓣、带蒂岛状皮瓣等多种修复及重建手术。通过手术、放化疗、免疫靶向等综合治疗,给许多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2020年在省内率先开展鼻咽癌放疗后巨大溃疡切除加颞肌瓣修复术新技术。
科室重视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紧密结合。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的教学任务,是福建医科大学及福州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近年来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省厅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多次亮相国际大会,每年均在SCI收录期刊及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并定期主办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在国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乳腺肿瘤外科(5区)
乳腺肿瘤外科目前开设床位57张,对乳腺良恶性疾病尤其是疑难病例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现有医师14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6名,博士4名、硕士5名。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具备乳腺彩超、钼靶、乳腺核磁共振、CT、乳腺导管镜及乳腺造影等多种检查手段,治疗则涵盖外科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个专业方向。
依托于我院肿瘤综合诊疗的优势,科室建立了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对于乳腺疑难病例可集中多学科力量进行诊疗。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及乳癌的生存率不断改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依托本院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放疗中心,进行保乳术后放疗、原发病灶区及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治疗性照射等,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治疗疗效,患者在有效延长生存期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科室开展的各类乳腺手术规范化程度高、恢复期短、并发症率低,治疗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年大力开展保乳手术及乳房整形、自体及假体重建术等乳腺修复手术。同时,结合疾病的不同时期,同步进行心理辅导、干预及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在追求疗效的同时,也讲求乳腺外形的恢复与美观,以帮助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重建。
科室也重视乳腺增生、囊肿、纤维瘤及乳腺病理性溢液乳腺良性疾病的诊疗。已开展乳腺微创手术10余年,对于良性乳腺病的麦默通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病理性乳腺导管溢液则具备乳腺导管镜检查、导管造影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力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类乳腺导管疾病,近期及远期疗效显著。科室还引入了乳腺三才治疗仪器,对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哺乳期相关乳腺疾病等均有良好疗效。
科室注重临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完成临床工作外还承担了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理论授课、见实习带教任务,科室成员担任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及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在科研方面,近年承担并完成了多项省厅级科研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在国外SCI收录期刊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