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外科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处癌、肺癌、气管肿瘤、纵隔肿瘤及胸壁肿瘤等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有独到之处。科室是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委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也是首批全国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首批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诊疗质控示范单位、首批中国食管癌外科高质量临床研究协作组(CHESS)成员单位以及中国食管癌TNM分期委员会(CCECS)委员单位。
科室设有2个病区,开放床位114张,配备各类顶尖医疗设备(如手术机器人、3D/荧光/4K胸腹腔镜、ECMO、高频通气呼吸机、电子纵隔镜、超声支气管镜工作站、硬质支气管镜、纤支镜、射频/微波消融机等以及正在筹建的一体化杂交手术室、支气管镜电磁导航系统等)。
现有医师32名,其中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7名、硕士20名,硕士生导师5名。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是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州大学的硕士培养点。
作为肿瘤亚专科科室,主要面向省内外收治各类胸部肿瘤患者,2022年我科门诊近2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2200例,其中四级手术即复杂且高精尖手术占比达96.2%,核心手术包括肺部手术1500余台,食管手术600余台,纵膈及胸壁肿瘤100余台。每年举办1-2次全国大型学术会议、2-4次全国微创食管癌/肺癌手术高级研修班及参与10余次全国大型会议手术演示。手术技术和诊疗水平获得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
特色医疗
1.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
作为在国内最早推广右进胸入路,并开展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颈部吻合的科室,确定了胸段食管癌治疗的标准模式: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中下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术中快速冰冻病理阴性)行选择性二野加淋巴结清扫,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期,迄今完成该类手术八千余例,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也是国内最早进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野根治术的中心之一,每年举办多期全国微创食管癌手术高级研修班,并在全国推广食管癌模块化操作方法,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及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诊疗质控示范单位。应邀参加世界食管疾病大会手术演示全球直播,获得广泛认可。
2.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胸腔镜亚肺叶切除及复杂肺癌袖状切除术
深耕肺癌外科治疗,在常规开展微创的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术的同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荧光反染标记法进行单孔或单操作孔下肺段、肺亚段、联合亚段切除术,最大程度提高了早期肺癌手术切除的精准性,尽可能保留患者肺功能。对于复杂肺癌,开展微创的气管袖状切除、血管袖状切除、双袖联合切除手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3.复杂纵隔肿瘤手术及胸壁肿瘤手术
在纵隔和胸壁肿瘤领域,除了开展胸骨正中劈开纵隔肿物切除术、胸壁肿物扩大切除自体组织重建术外,还开展微创的经剑突纵隔肿物扩大切除术,利用3D打印技术对大面积胸壁缺损的患者进行胸膜重建及骨骼重建,获得良好的效果。
4.机器人手术
2021年4月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经过不断的交流学习,我科在机器人手术技巧方面已形成完善的流程和规范的模式,至今已常规开展各类胸部肿瘤机器人手术400余台,其中食管癌机器人单月手术量连续多个月位于全国前10。
5.介入诊疗
2021年,我科在省内率先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ROSE+肺结节射频消融术,此后陆续开展了“内镜胸腔镜活检术”、“机器人引导下经皮肺肿物穿刺活检术”、“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食管肺穿刺针吸活检术(EBUS-TENA)”、“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肺活检术(ENB-EBUS-TBLB)”、“经支气管镜下气管内肿瘤消融术”等技术,“检-诊-治”一站式为患者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气管镜支架置入术”、“气管镜球囊扩展术”等术式,为晚期肿瘤患者及出现气管或支气管瘘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科研与教学
科室注重临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完成大量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的教学任务,连续多年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前50位。科室近年来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如“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临床研究网络平台的食管癌规范化综合治疗示范研究”的相关子课题,同时每年也新增数项省厅级科研课题及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发表SCI论文10余篇,科内成员参与的“基于放疗的食管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内镜外科诊治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临床应用”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微创食管外科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胸部肿瘤外科一区
胸部肿瘤外科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