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这个病被称作“不死的癌症”,确诊时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4-04-08 16:50 | 来源:本网

  日前,张依伯(化名)因患亚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在发病后就诊多家医院,尝试过多种方式的治疗,皮疹已退,但疼痛并未明显缓解。张依伯转诊到我院疼痛科后,郑辉哲主任团队和输血科叶先仁主任团队共同为张依伯实施了基础药物+行神经阻滞术+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PRP)+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调节术(PRF)的治疗方案。治疗1周后疼痛基本缓解,疗效直接、显著。张依伯出院后感叹到:“之前待在家里不敢动,现在已经可以正常接送小孩上下学”。

  实际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就诊过程普遍较为曲折,多学科协作在PHN诊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死的癌症”
  据统计,50%以上的中老年人一生中都会得一次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只会挑免疫力低的“软柿子”捏。带状疱疹患者常常是先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疾病史,再由于连续熬夜、劳累过度、精神压力大以及经过放化疗或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情况诱发。带状疱疹以神经条带分布的集簇型疱疹为特征,以此称为“蛇盘疮”、“缠腰火龙”。
  坊间有一个可怕的说法是,如果皮肤的水泡沿腰缠绕了一圈,可能就命不久矣了?——这个说法纯属谣言。事实上,带状疱疹一般是单侧发病,沿神经走向发病的带状疱疹实际上并不能绕腰一圈,而且一般情况下疱疹在2到3周自己就会痊愈。真正的危害在于疱疹愈后遗留的阵发性针刺样烧灼样疼痛,疼痛程度剧烈,皮肤拒碰,使人寝食难安,精神崩溃,医学上称其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约65%的6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
  PHN是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出现外周神经敏感,同时中枢神经也发生变化,疼痛会被大脑记忆不断强化,治疗难度大。且神经损伤靠自身很难修复,30%-50%的患者疼痛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疼痛的顽固性以及治疗的棘手程度,因此也叫“不死的癌症”。
  二、PHN的治疗策略——临床药物与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
  对无并发症的带状疱疹患者,应在起疹后48~72 h内接受足疗程抗病毒治疗(见《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患者发生PHN时,早期镇痛治疗可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治疗难度。可采用药物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法,主要以镇痛、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和功能调节为主,尚无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
  1.首选治疗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凝胶贴剂结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2.当缓解不佳时酌情加用阿片受体激动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或其他止痛药物。
  3.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均不能有效缓解疼痛时,常需采用神经介入技术(神经阻滞、神经毁损、鞘内药物输注)和神经调控技术,例如脉冲射频(PRF)、电刺激(SCS)等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上图为中华医学会推荐选择疼痛科PHN治疗的“三阶梯方案”。对于顽固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目前临床上仍存在治疗难点。
  三、如果不幸患PHN,建议首选疼痛科就诊
  福建省肿瘤医院疼痛科为PHN患者选择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会加上疼痛科独具特色的神经微创介入疗法,通过神经阻滞技术、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PRP),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调节术(PRF)、电刺激植入术(SCS)(周围神经脊髓电刺激植入式、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等疗法为患者减轻病痛。
  PRP技术是在我院输血科的自动化血细胞分离机下制备出富含血小板浓缩液或凝胶,再由疼痛科应用于患者疼痛的治疗。由于血小板富含生长因子、细胞粘附分子及细胞因子等,能够有效地促进组织修复、创伤部位肉芽组织形成、血管生成以及修复细胞的移行等。因此,其用于慢性疼痛等领域有独特优势。
  以上非神经毁损类方法治疗PHN的共同特点是在“不损伤”原则下针对外周和中枢敏化进行神经功能调控,直接把治疗药物或神经调控电极衔接到受损伤的神经根周围,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减少全身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降低长期医疗资源消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相比皮肤科、内科和中医科等科室,疼痛科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更具优势。
  预防带状疱疹的方法包括:提高免疫力、充足睡眠、清淡饮食、适度运动以及接种疫苗。如果怀疑自己患上带状疱疹,建议及时到疼痛科就诊,规范化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